佛宝网首页

首页 >> 佛法修行

佛教术语揭秘:深入理解唯识的神秘内涵

 2024-05-01 10:34  


唯识学(佛教解释)

梵文(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音译为 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梵文倒装为 Sense-Only,中文译为唯识。

唯识是心的别名。

词语属性

释义

所谓唯识,就是去掉心外的一切法,对心进行选择。这是在外部世界遮蔽真我、真法的存在,在内部世界揭示意识心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唯识学说认为心外的一切现象都是心的自性,即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的,因此心外的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因此,有 "唯识无境 "之说;或者从一切现象都是由意识所变现的角度出发,称为 "唯识所变"。

佛教术语揭秘:深入理解唯识的神秘内涵

影响和应用

中国

中国唯识宗创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释迦牟尼的《唯识三十颂》,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结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解释编撰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宗的基本思想。

认识论

唯识学的认识论认为,意识分为 "见部"(认识的主体,即认识的能力或功能)和 "方面部"(认识的客体,即反映在主观认识中的形式),然后由见部进入对方面部的认识。此时,经验会给阿赖耶识留下新的印象,形成新的种子。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是隐藏在阿赖耶识中的法名种子的显现,所以说境依识生,唯识无境。

佛教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术语之一。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心所变现的,在心之外没有独立的客观存在。又称 "唯识无境"。根据这种观点,众生的 "意识 "可分为八种: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等能认识外物的感官;第六识,即能统摄各种感官的意识,如想象、思维等;第七识,即潜在的自我意识三摩地意识;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它是前七识的根源和核心。阿赖耶识也被称为 "隐藏意识 "或 "种子意识",因为它包含了名为种子的精神元素,这些元素会产生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阿赖耶识也被称为 "持意识",因为它维持着种子和身心器官。"唯识无境 "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宗教理论和实践的基石,也是中国佛教堪舆学派、摄论学派和法相宗的基本观点。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