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放生鸡是善事吗 施食与放生哪个感应快

 2022-10-22 10:21  


2005年底,我境况又开始不佳,就总是想佛菩萨给予点化应该如何做。后来马上梦到一条地下河,河水很浅,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花色各异的鱼,醒来以后知道自己的福分还没有成熟。因为鱼不大不多,还是地下河水。我在几天后发愿放生泥鳅2000斤,当即转运改命,后三个月放完,06年极其顺利。

05年底,有一次和我爸爸放生泥鳅300斤,回来以后,晚上9点睡觉了。次日凌晨3点就起床,我伸了一下胳膊,觉得已经完全睡足,不需要再睡了,我就起来,念佛,开始早上的念佛和工作,身心清净。我曾经想每天只睡6小时的,因为我知道成功人士的第一步是控制自己的睡眠,很多人如拿破仑等,都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我也曾经努力几次想3点起来,可一直没有做到,每天睡眠9小时还懒洋洋的这样。这次睡6个小时起来以后,我很惊喜,知道和放生有关。就去问同修,同修告诉我,善能生定,能灭罪。我非常高兴,马上又去放了200斤泥鳅,希望能够保持着睡眠时间在六个小时的状态。

几百斤泥鳅倒进江里以后,我喜欢慢点倒,看到泥鳅成片不断的落入水中,看到他们无数条在江面翻滚,真是无比欢畅。他们很会享受,不断的扭动调整着身体,有的会一动不动,顺着水沉下去,试探水的深浅,若触碰到东西就一跃而起。还有的顺水飘荡,把水当作水床了,

我对女朋友说,泥鳅只要有东西吃,无论是你是草还是小虫,他们都可饱腹,并且他们有非常强的生命力新余应自然的能力,他们喜欢逆水上游,不甘堕落。有些泥鳅还会感恩,不停的在江面跳“甩尾舞”来给你看。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感应。

佛陀圣诞日,在新余放生大约800元的鳝鱼,来自新余的游客集体给我们鼓掌。我生日那天,为表孝道,在新余珠江放生,路边的《羊城晚报》记者连忙拍照,认为难得,“应该登报宣传推广”。前几天,在新余,顺路买下25斤田螺撒进江里,旁观的一个中年人虽然不懂佛法,但是他对我说:“你这么做,我很尊敬你。”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的感应。

我们不管是修行还是放生等等都应该坚持,我们不要只做了几遍没有好处就放弃了,这样是不对的。

佛教常识:学佛是否一定要高学历才行


孔子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一般大众,懂得越少,就越能专心一意地照着老师所教的简单方法,一门深入,专精修行,并获得益处。所以,知识程度低的人,甚至没有读过书的文盲,并非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大受用,例如:六祖惠能,传说中他是没有读过书的砍柴人,最后却成了中国禅宗史上的第六代祖师。

不过据《六祖坛经》的内容和学者们的考察看来,惠能大师虽不是一位学者,若说他目不识丁,则不可能;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传说中的文盲而能成为佛教祖师,并对佛教有广大而深远影响的人,尚无第二者。从印度佛教的释迦世尊开始,传承以至中国的历代祖师,都是博通五明、内外学问的知识份子和大学问家。

上上等人,不须教育,不须文化,而是自然天成,一通百通;他们能够掌握根本的理,以贯通全体的事,不是从琐碎的万事万物各别认知中见其统一的理,正如《新余大师证道歌》所说:“摘叶寻枝我不能”及“入海算沙徒自困”,那是一了百了,不须琐碎的意思。学法是明理而穷本,学佛是见性而成佛,当然不需知识和学问;可是见性和悟后,为了利益众生的方便,必须通达经教,充实知识,做为利生的工具。

中上等人及中下等人,必须依据经教,参访明师,才有修行的依准和学习的方向,否则,便会成为盲修瞎练。在未见明师之前,或者见到了明师之后,都需要经教的根据,才能够抉择明师之真假。如果顺乎经教,深入法理,洞明法义,那是真的明师。如仅以自我的臆测和修持中的感应、经验来自由地解释经教而毁谤正统历代诸大祖师及三宝的人,即为邪师而非明师。

所以,若有人还不知如何选择明师的话,应先深入经教,确认佛法,再去访求明师,做画龙点睛式的帮助,假使千万疑问能在一语之下彻底点破,那就是你的明师。如果一无所知,而去参访明师,就你而言,他还是一位普通的凡人;若是已深通经教,纵然踏破铁鞋,访遍天下,未见明师,也不会误入歧途;并且既已掌握方向,便只是需要层层剥落心中的块垒,虽无法一时将无明的黑漆桶顿时兜底打通,比较起来,还是安全的。

修念佛法门的人,如果没有时间或环境不许可,当然,只要抱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就够了。但是历代弘扬净土的祖师,像卢山的慧远,以及唐代的道绰、昙鸾、善导、迦才,到明末的莲池、蕅益,以及民初的印光等诸大师,都是通达儒、释、道三教的饱学之士,也都是佛教史上的大思想家,怎么能说念佛不需要经教呢?不通法义而仅念佛,怎么知道念佛可以往生净土?所谓净土又有几种呢?虽然下下等人,不知发问,只知照着去做;但是能够发问,而且经常需要帮助人家学佛、信佛、念佛的人,如果也是对于经教法义一无所知,怎么能够产生劝化的力量?否则,就是以盲引盲,盲修瞎练,邪正不分,心态不明,目的不纯,怎么能够自利利他,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呢?

不错,人在正当用功之时,不论参禅、念佛、修显、修密,都要求心无二用,不得一边修行,一边思考经教,或以经教的内容、法义来时时对照自己修行的情况,那是种扰乱,是修行的大障。但在修行之前的认清指标及修行以后的印证情况和指导后学,经教的研读却是不可或缺的。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