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黑龙江冬季哪里代放生好

 2023-02-05 08:18  


  世人常说,死了死了,一死便了。佛家认为一死尚还未了,因为还有业缘未尽,所以众生在这里死了,又往那里去投生,生生死死,轮转不已,这个就叫做轮回。人们下一世投生什么?变人或者变畜生,不由人们意愿,完全受业力支配,即由前世造什么因,才引生下一世的结果,这个就叫因果。轮回因果是佛教的基本理论,没有它,那么众生出轮回、求解脱、学佛修道之事就成全无意义的了。

  所以人死了,并不是一死便了,要受轮回因果支配。躯壳是由因缘和合,或有为造作而生出来的,都是所作性,所作性就是无常性,即使宇宙的天体也不是自生的,是业力造作出来的,也是无常性,不过,它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但迟早要变坏的。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出生、发展和灭亡的阶段,人的躯体也是因缘和合物,也是要变坏的,没有常性。那么躯体坏了人就死了,是不是人一死因缘散了,就什么都完了呢?在佛家看来不是的,人死了,心不死,因为心不是所作性,不是由造作来的,因缘是由心招聚来的,死亡不过是换换躯壳而已。一个因缘散了,另一个因缘招聚来了,因此舍去了旧的躯体,又换取新的躯体,这中间必有一个东西在联系、保持生命的连续性,这就是“心”。同时,从无始到现在.经过了多少劫数,轮回了多少世间,人们所造下的业果又储存在哪里?死时又凭什么将业果转递给下一世?因此一定有一个东西贯串其中,才能保持业果不失不坏。所以众生死了,身中必有一个不随之死亡的东西——缘起和合散了,它不散,又去轮回转世,并由它负荷着这些业果,转递给下一世——这些都是心的作用。这个心就是你的本元生命。

  这心又是什么?在佛教的大、小、显、密诸乘中各有不同说法,总起来不外显密两种说法。显教说人死时投生转世的是“识心”,识指的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如来藏的转相,如来藏才是真心,阿赖耶识心是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不变,无有生灭。阿赖耶就附在如来藏上,如来藏虽然体空,但它有力用,力用不失方保持了轮回的连续性。《楞伽经》说:“如来藏为真识,非真识灭,但业相灭。真识若灭,则成外道断见”(南本31)。“若无识藏名,则如来藏者,无有生灭”(南本54)。因为如来藏灭,则生死流转之根断了,故说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说此心不死,对死亡不要有所恐惧,因为如来藏是不会死的,它就是生命的连续性之保持者。

  如来藏不会死亡,只不过是换换新躯壳而已,那么如何才能证到此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从而彻底解决生死流转之问题?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指如来藏,就在各人身中。人身是由身心二分所组成。心分被无明实执所障而成为虚妄分别,故虽欲想证得如来藏清净实相,但因有无明实执业力和习气种子障蔽,真心尚隐藏在身中的最深处;身分在投生时又多被父母红白胎垢层层覆盖,加上全身的脉、风、明点均受垢污,身心两分均受业风障碍,故如来藏仍然沉沦在生死之中。无上瑜伽认为既要解决心的问题,还要解决身——即风的问题。风心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此则是不可分离的如来藏,或名为最微细风心点子。若要把这些苦空无常的生命,转化成为不变大乐的生命,则应通过圆满次第净化风心二分,使心分转化为不变大乐,风分光化,转化为空明色身,身心双解脱,结合成为乐空双运之身。所以说净化风心不仅可以顿断生死,而且可以用之修证成就为幻身、圆满三身而成佛。

  修习密法要真正先修前行,有个思想准备,若只是抱着试试看,不但是徒劳无益,而且易出偏差,危险很大。危险在什么地方呢?无上瑜伽圆满次第既为解脱生死问题,那么生死是怎么一回事,要先有体验,然后才加以对治。现在生死还未到时机,故瑜伽行者修练中要模拟死亡过程,即四大收摄情况,了解那不灭的连续体——如来藏的净光(最细的心),并熟识之,以便在临终到来的时刻,使光明母子相会而获得解脱。因此这里有一个假死阶段,若修不成,此时真的死去了,要想再转来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一个随时都可以走的思想准备。若在关键时刻,你的厌离心、菩提心无基础,你对世间还有牵挂,还有什么事未办完,或者还有什么愿望未了,又暂时不想走,但是此时后悔或倒退,都是没有出路的,不但成功不了,而且还有严重危险,所以一定要慎重!慎重!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吴甘霖)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吴甘霖)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记者:和其他宗教相似,佛教并不创造现实的效益,伟大的宗教可以被当作伟大的精神组织,但不一定是伟大的经济组织。您认为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主要是从战略与决策层面得益于禅宗的智慧,还是确实借用禅宗的智慧在企业的行为过程中实现了对人心的管理?

  吴甘霖:禅宗管理并不排斥别的管理,而是把优秀的管理思想融合过来。这是禅最大的特点,它有最大的综合性和包容性。我特别欣赏禅宗的一句话:不与诸尘做对,不与万法为侣。就是说外面的东西都是可以融合进来的,不管是基督教的还是别的,只要是精华我都可以接受下来,但是我仍然保持我的个性。说到禅宗对企业管理的效果,肯定是两点的结合,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执行。所有的传统管理其核心目标就是要打造高绩效的团队。禅宗管理首先要把每个人的长处和最大的光明面激发出来。我们要打造的员工,是能够自动自发的员工,也是能够自我解放的员工。我们先谈自我解放,有一个着名的禅宗案例。

  到底是谁绑住了谁?

  一个14岁的小沙弥向禅宗三祖求教。小沙弥一见三祖,就十分虔诚地说:“求和尚帮帮忙,告诉我一个解脱的法子吧?”

  三祖反问:“谁绑住你了?”

  小沙弥不解,看看自己说:“没有谁绑住我啊!”

  三祖笑着说:“那你还求什么解脱啊!”

  小沙弥言下大悟,他后来成了禅宗的四祖,法号道信。

  三个饱嗝打掉一个好创意

  因为他自己绑住自己了,四祖曾有困惑不解,所以我们要帮我们的员工解放自己,不要让他绑住自己。我们在东北一家企业搞创新的培训,讲了一天以后,这个单位有个研究生来找我说:“吴老师,您讲课讲得非常好。激发了我一个愿望,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构想要告诉我的总经理,但我一直不敢说。”

  我问他为什么不敢说呢,他说总经理太厉害了,我们都怕他。我问他现在你敢不敢说啊。他说以后去说。

  我就把这个意思告诉总经理,总经理说行啊,第二天中午叫他一起来吃饭,讲课有这个效果太棒了。第二天把那个小伙了叫过来了,希望他把那个方案说出来。但我发现他谈了很多套话,最后没有谈出什么就走了。我觉得很奇怪就跟出去了。我问他:“你为什么没有谈那个方案呢?”

  他说吴老师我很后悔,我不该把这个想法告诉你。我发现我们总经理对我非常不满意。我说那有这事啊,我也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不说你的方案呢。他说,你知道不知道,我有三次准备把我的方案拿出来告诉总经理,但是我发现他皱了三次眉头。我说不可能吧,你先在这别走,我就回到吃饭的地方。我问总经理:“为什么你没有让你的员工把那个方案拿出来呢?”

  总经理说:“我也奇怪他为什么不说啊。”

  “别人说他三次想说而你皱了三次眉头。”

  “我怎么会皱眉头呢?”想了大约半分钟总经理就笑起来了,他说:“吴老师啊,你不问我还不好意思说,你问到这就不能不说了。今天我很开心,跟你吃饭的时候喝了很多酒,也吃了很多菜,有三次我想打嗝,一打嗝我觉得在你面前很不礼貌,于是我硬生生地我把那嗝给咽下去了。我估计有三次,那个时候我皱了三次眉头。没想到我的下级察言观色以为我是在否定他……”

  再后来我们搞培训的时候,就趁机把这个概念给带出来了:到底谁绑住了谁?

  我们觉得第一点,这个单位里确实有一根无形的枷锁,不能让员工自由发挥,这是中国企业很大的一个缺点。第二点这个员工也很脆弱,脆弱到三个嗝就可以把一个大创意给打掉。太触目惊心了!假如我们在一个单位里面不能创造一个很好的气氛,让员工畅所欲言。而一个员工又不能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展示自己的能力,那么这个企业还会有什么生机呢?

  王老吉在地震中一炮叫响,因为它知道人心所向。

  记者:截至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盛行于不同时期的管理思想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效益,但不能鼓励企业和企业家走向以社会和谐为宗旨的慈善行为,您认为禅宗管理学可以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家的财富观上有不同的影响力吗?

  吴甘霖:这个问题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现在佛家也在与时俱进,我跟“生活禅”的开创者、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净慧老和尚有过一个交流。他去韩国访问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在城市里面有基督教的教会和教堂,哪怕到山下的乡村里,也有教会和教堂。但是我们佛家庙子呢,教跑到山里去了。所以说我们要能进到山里,也能出得山来,要进入当下生活中。

  净慧因此提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台湾的证严法师也有一句很着名的话:图强济世也是佛。有一次证严法师和两个很着名的修女对话,修女说,佛家的很多东西非常好,但是有个缺点,你们讲慈悲老是说自己要做得如何如何,但有几个人去做实事呢。你看我们基督教,我们建医院建学校,你们佛家有几个建医院有几个是开学校的?所以证严法师格外强调人间佛教的理念,她在台湾建了一所很着名的医院,现在佛教讲的慈善已经现实化了,不再是像原来那样不少时候停留在空的层面。这就是一个方向,如果我们这样去做的话,我们去赚钱没有任何问题。学禅的人有个特点,他不要你去躲避现实,恰恰是要你在现实生活中更能够承担。我本人所体会的禅,就是在承担你的一切责任同时还能够保持心灵的自由和快乐。所以我们说的价值观本身就有个塑造的问题,财富是什么?用正当的途径去赚钱,第二,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你要去帮助哪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特别认同李连杰那个壹基金的理念,就是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少,尽你的力量拿出来就可以了。

  记者:我们知道,在五月份的四川大地震之后,万科的王石深陷“十元门”事件,同时有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的企业至今没有全部兑现其在地震中的承诺。与此相反,比尔?盖茨却出以感人的慈善行为为全球企业家树立了榜样。您如何来看这个问题?

  吴甘霖:王石这个问题倒是可以谈一谈,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我向来很敬佩他。但这次他的确有失误,所以有的网友批评说“你可以爬上珠穆郎玛峰,但是却没爬过心里那一个坟头”。这样的说法有点过头,但也不得不承认:王石一辈子的英名因为这次的事件,受到了消极的影响。而相反的例子,王老吉却在地震中一炮叫响,不管它的目的怎么样,起码它知道人心在哪里。

  我们说到这里又牵出来禅宗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理念。一个商人如何做大他的事业?海航的老总陈峰,为了把企业做大,据说曾经去多次向着名的禅学大师南怀瑾和净慧老和尚交流。我觉得净慧关于把企业做大的十六字方针非常好:“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海航就是这样做成功的,像牛根生,他也是这样做的。像壹基金,王老吉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为何能指挥千军万马,却指挥不了自己一颗心?

  记者:如果禅宗管理能够鼓励大量的企业家走向慈善,他又如何能达到传统管理思想的那种效果?

  吴甘霖:这就说到一个创业商人赚钱的原动力。最核心的是什么?让经营智慧跟生命智慧结缘。我们很多企业家有经营的智慧,但是缺乏生命的智慧。生命智慧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你此生为何而来,你这一辈子又是为什么而活的。

  我们今天讲要懂生活更要懂生命。为什么能把企业做到最大的企业家都不是为自己在活?他要让自己的员工明白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品质,我的生命会消失,但我的企业和产品却可以继续延伸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企业都会经过三个阶段,企业、产业,最后是事业。要想办法让自己由一个企业家,变成一个产业家,最后成为事业家,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

  对于企业家来说,第一个层面首先是解决我们生命的价值问题,然后是管理问题。如果你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就很难去管理别人,这里也有个故事。2006年4月份,我参与主持了北京大学企业家春季论坛。当时,在台上主讲的,都是来自各界的顶尖人物,台下坐着的,也大多是企业界的精英。中途体息的时候,一位做房地产的企业家因为妻子一条愚人节短信息而心情变糟。听完这位企业家的话,我更加吃惊。他的妻子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仅仅是这样一件小事,居然能随随便便左右着一个拥有几千员工的企业家的心!我猜想,他在工作中肯定也是个不快乐的人,在管理中,肯定也有此瓶颈。果然,在进一步交谈中,他告诉我,现在工作对于他来说就像一个充满火药的战场,一点小事就能让他暴跳如雷,稍不顺心就能让他的心情好几天都无法平静,问题越堆越多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我看到的这位企业家才35岁,头发就已经白了一半。其实生活中,像这样指挥着千军万马却指挥不了自己一颗心的领导者还有很多。假如你指挥不了自己的心灵,不但会带来自己的痛苦,而且也会给团队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甚至像当初的三株集团、巨人集团、新疆德隆集团等单位的领导一样,导致事业的惨败。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