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朔州放生海鱼地方

 2023-02-06 15:44  


文殊菩萨,为释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每年都有许多学子去参拜文殊保佑学业顺利。本期释教人物,带你看看文殊菩萨的故事。


文殊菩萨


  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别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许赞誉都看得很淡。


  可是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却呆头呆脑的,如同很愚钝的姿态,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岁那年,他的爸爸妈妈索性就把他送到五台山华严寺礼拜净觉禅师为师。


  落发之后每天担柴挑水地过日子,一点也不怕辛劳,到了他三十六岁那一年,他仍是不能诵经作日课,我们看他这么愚笨,都嘲笑他笨得像头“牛”。有一天他遽然想道:“我的资质是那么愚笨,像这姿态下去,天长日久地活在世间又有什么意思!”


  那时气候冷得彻骨,天空飘着大雪,他就赤着脚走在雪地上一面向着五台山方向顶礼朝拜,专心持念文殊师利大士的圣号,发愿恳求菩萨能开他的心眼,像这姿态,日复一日地边拜边行,气候严寒也不知道要添衣御寒,肚子饿了也忘了要吃东西,内心不知有自己的身体,外在不知有他物的境地,一心一意地只求能够见到大士。


  一路上只要遇到人,就问:“请问文殊大士住在哪儿?”


  当然他问询所得的答案,都是令他失望的,由于谁也不能确知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的去向。走遍了五台五峰,仍是见不到大圣,后来他来到了一间寺院,恳求施舍一点食物果腹,吃饱了求见菩萨的毅力愈加刚强,简直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


  他再度来到了东台,见到有位白叟家正以火取暖,就恭敬地向前问道:“请问这位大德!文殊菩萨终究驻锡在什么地方?您可清楚?”


  白叟回答说:“你问他的去向作什么?”


  法云说:“我生性愚钝,想求他敞开我的光亮智能。”


  白叟就说:“哈哈,文殊吗?那个瘦弱颓唐、蠢笨得要命的家伙啊——你仍是不见他的好!”


  法云见他这么说,想来这个白叟乃是一个疯颠狂妄之徒,才会胡说八道的,就失望地向北台山走了。


  到达北台今后,看到从前所见的疯白叟居然拥雪寂坐在那里,心中就生出稀有之想,以为那白叟可能便是真实的文殊大士了吧!就趋向前顶礼,由于一路太疲倦,加上啼饥号寒体力不支,就倒在地上,口中吐出一口口的鲜血,迷迷糊糊地如同是在梦中,但见那白叟对他说:“你在曩昔生时曾经是个法师,只因贪心别人的名闻利养,又吝于法施的缘故,所以坠入牛身,受愚昧无知之报,来归还曩昔积欠下来的宿世债务,但是由于曩昔曾经是法师,在佛力加持之下,报尽之后此生又得康复人身,且落发为僧,而由于悭法的余习,这便是使你无法诵经作课的原因啊!”


  说完白叟就用一柄铁满意钩,钩出他的心脏,他一点也不知痛苦。“你自己看看,这像什么?”真是可怕!就像牛的心脏一样,白叟将取出的的牛心在天井里面洗涤干净了,然后再把他安好,并大喝一声:“好了,起来吧!”


  他迷蒙之间,忽然惊醒,身上一点都不觉得痛,也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是遍体出汗罢了。再去找白叟,却怎样找也找不到了。


  这时天空遽然飘来朵朵祥云,软风吹着衣襟,昂首往天边望去,看到有一道圆光像镜子那般清明,就在那清明的圆光里面,见到从前那位白叟端坐在莲花之上,一转眼间,就隐没不见了。


  自从这次阅历今后,法云法师曾经持诵过的一切经论,都记忆得清清楚楚,如同曾经就背得滚瓜烂熟似的。从此今后终身行道施舍,说法度人,如同救火救急般地热切。


  有一次,礼绕阿育王塔,到了三更时分,见到白光如水,从北台山一直连接到灵鹫峰,中间现出天阁,有绚烂的宝光芒映着,这天阁的匾额上题着“善住”两个字,他知道这便是他归宿的地方。


如何放生才如法?

一、什么是放生?

所谓放生就是当我们看到有畜生道的众生即将被杀害、猎捕、囚禁、煮食等,或是有些因为过度惊恐而撞得浑身是伤甚至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即将造成还在巢穴内的小生命因为失去父母的照料而死亡;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牠们继续过著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放生,显然是从不杀害畜生道的众生或是让众生不畏惧所衍生出来的慈悲行为。

在《梵网经》中,世尊曾经开示说:“菩萨应该以慈悲心来进行放生这件事情。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不断的从生生世世的父母来受生,所以一切有情都应该当过我的父母,所以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如果杀害众生来吃的话,就是在杀我的父母,也是杀我过去生在畜生道的身体。如果我们看到有人杀害畜生的时候,应该要想方设法来救护牠们,解除牠们的苦难;并且应该要常常教化众生,为他们讲说菩萨戒,来救度众生。”

在《优婆塞戒经》的〈五戒品〉中,世尊也曾经对布施无畏作开示说:“一切的布施当中,布施无怖畏最为第一。”但是,世尊在这里所说的“布施无怖畏”并不是指狭义的无畏施,指的是受持五戒。因为如果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会因为酒后乱性,而对他们造作前面四种杀、盗、淫、妄等等恶业。而且,因为持不杀戒,是对所有的一切有情众生都发起誓愿,从今以后不再去杀害任何一位有情众生;所以,持不杀戒的功德果报,是从所有一切的有情身上都可以得到的;而一切有情众生的数量是无量无边的广大,所以世尊告诉我们,持不杀戒的功德果报也就会无量无边的广大。而且,持其他的四种戒,也和持不杀戒同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果报。

在布施度当中,法施、无畏施以及财施等三种,从放生的意义来看,放生是属于三种布施当中的无畏施,因为放生能够让有情众生远离被杀的恐惧而感到无畏。但是,如果将放生和不杀戒的功德来相比较的话,因为持不杀戒是今生到死以前,在所有的一切有情身上都可以得到让众生无畏的功德,而放生的话,却只有从你所放生的对象上,在放生的那一刻得到无畏的功德;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持五戒中的不杀戒而只有偶尔放生的话,那么放生的功德显然是远远不能及于持不杀戒的功德的。

二、放生会有哪些果报?

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世尊提到:“当我们被疾病所苦或者有其他的厄难的时候,可以用下列几种方式来解决,譬如说可以制作续命的灯或幡,或是放生来修福业,或者是燃烧上好的名香,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得疾病除癒,众苦厄难得到解脱。”

另外,在《分别善恶报应经》当中,世尊开示说:“有十种善业可以使得众生获得长寿:一、远离自手杀,二、远离劝他杀,三、远离庆快杀,四、远离随喜杀,五、救度刑狱杀,六、放生,七、布施无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以幡灯供养。修这十种善业,都可以使得众生得到长寿的果报。”所以在这段经文当中显示,放生是可以得到长寿的果报的。

同样,从这两部经当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不论是想要去除病苦、消灾解厄,还是想要长寿,是有许多其他方法的,并不是只有放生一种才可以达到这些目的。另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不论是为了解厄、去病苦或者想要长寿,因此所造的善业都是只有世间的福德的;如果是真发菩提心的学佛人会了解,如果只是为了求取世间福德是不究竟的,终究还是常在三界六道当中生死轮转;所以,应该是要将所修的吃素、不杀或者放生等等福德,回向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道,这才是究竟常乐的唯一道路。

三、应该如何放生?

放生的方式,应该是在救急、在救活、不攀缘、不定时、不定地、随缘尽分去作就好。但是近年来,有一些团体打着佛教的招牌,高推放生的功德,号召了许多的信徒共同来进行大规模的放生活动。但是以现在的时空环境来看,这是存在著不少的问题!因为除了远洋、近洋的渔船所捞捕的鱼虾等水生动物之外,现在可以捕捉的野生禽兽已经很少了,所以已经极少人用架网、设陷阱来从事野生禽兽的猎捕行业。绝大部分的禽兽例如鸡、鸭、猪、鱼、牛、羊等等,都是以现代化的养殖方式所畜养长大的。而且,如果把这些被畜养而几乎完全失去了自行求生本能的禽畜,或者把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被弃养的动物随意放生的话,牠们的存活机率有多大呢?是否就等于在“放死”呢?是否会制造许多环境生态的浩劫呢?

实际上,一年被人类吃进肚子里的生命,是无可计量的!这都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佛法的正知见,不了解包括这些畜生道在内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真如佛性,都是未来佛;也完全不懂得《楞严经》当中世尊所开示的:由于一切有情众生都有如来藏在收藏善恶业种,如果“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的这种相互食噉的因果循环,必将会让自己在未来世去面临到常常出生到傍生道去,为了酬偿业果而不断的被宰杀来食用的可怕后果。

而且,这些被畜养的生命,除了海鲜餐厅以外,多是以现代化的工厂来屠宰,使得年轻的一代,几乎都已经无法将超市或餐厅所贩卖的肉块、鱼片等等,和活蹦乱跳的生命联想在一起。所以,杀业越造越多,但是却毫无自觉!还无知的以为,为了美食、为了养生、为了满足口腹之慾而来吃众生肉,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这个才是现代杀业的庞大以及可怕的根本之处!像这样的问题,是很难用放生大会的方式能够来改变的。所以,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应该还是在于提倡戒杀、吃素,才能真正解决现代人不断被癌症以及种种疑难杂症所苦的现象。

另外,有些放生团体还以篡改经论的方式来宣传放生的功德,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作法。例如,他们常会举示《大智度论》的偈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但其实龙树菩萨并不是这么说的,龙树菩萨所说的是:“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也就是说,龙树菩萨的说法和世尊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来看一下《大智度论》当中的说法。

龙树菩萨说:【一切宝中,人命第一。……以是故,佛说十不善道中,杀罪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考掠以护寿命。】(《大智度论》卷十三)

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因为一切凡夫众生都不了解自心本性如来藏,是从无始以来就是不生不灭、本来清净的,一般众生也没有足够的智慧以及福德来找到祂;所以就会非常宝惜自己每一期的生命,很害怕会失去生命。也因为众生最为看重自己的性命的缘故,所以持不杀戒的功德是最为第一的,而杀业的恶果也同样是最为重大的。所以,我们在放生之前,应该要先去受持五戒,吃素、不杀,才是正确的作法。而违背法界的真理,随意篡改经文来宣扬自己放生的事业,这样作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是有过失的。

另外,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教导我们各种布施的功德的时候,也告诉我们功德田以及贫穷田的差异。世尊说:“譬如我们为了身命而耕种,随著种子成长,最后能够获得果实;施主的布施也就像这个样子,随著所布施的物品而获得福报。如果布施给畜生,将来会得到百倍之报;布施给一个破戒的人,将会得千倍之报;如果布施给持戒的人,将会得十万倍之报;而布施给初果以上乃至佛陀,则都是无量倍之报。”

所以,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就不会执著于放生的功德而不肯放舍。也因为人是道器,更有透过修行而进步的空间;所以,与其将所有的资源投注于畜生的身上,不如投注大部分的资源给更有潜力的家庭当中的弱势孩童们,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

当然,在这段经文的后面,世尊也有接著提醒说:“我今天是为你们分别各种福田大小的差别,所以说不同对象的布施,会得到百倍乃至无量报等等不同。但是,如果能够以至诚之心,生起大怜悯来布施给畜生,或者专心恭敬布施给予诸佛,福德是完全相等而没有差别的。”

世尊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要随顺当时的因缘,而去随缘真诚的布施,不应该较量布施功德的大小而刻意去造作。所以,如果因为听了某些人说放生的功德有多大,而刻意去参加特别举办的放生大会,绝对是不正确的作法。如果是随顺个人所遇到的因缘随缘去放生,这样才是正确的作法。因此,我们与其宣扬放生,还不如宣扬护生来得好,不但定义更广,也更能发挥慈悲心。透过智慧思考之后所展现的护生慈悲心,绝对胜过单纯的放生行为;这样不但后遗症少,在很多时候帮助到的生命也更多、更广。

另外,又有人说:“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的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放生却是扬善,是积极救赎生命,偿还以前所欠的杀债。”像这样的说法也是不如实的,也不符合世尊的开示。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如果所放生的对象不是自己过去生所杀害的众生的话,是根本没有办法偿还以前所欠的杀债的。像这种邪见是会误导众生的,而错误说法的人同样是要担负因果的。

经由以上的说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能够了解:放生本来是件好事,也是长养慈悲心的作为,但是实在不适合以大型集体放生的形态来进行。所以,我们应该要分散各地由个人自手去作,而且是要低调处理、随缘去作。如果我们以主动、刻意的方式,去找畜养的动物,或者是花大钱去买鱼池里的鱼来放生;或是去花大钱来买个农场,把救来的经济动物由自己来养一辈子,把一生的时间、精神、积蓄都用来照顾这些动物,其实并不是一种最有智慧的作法。

所以,关于放生这个议题,还是要从护生——尊重生命的教育作起。要劝导吃素的好处以及深信杀生的因果报应,这才是解决畜养动物、动物被杀害的根本之道。或者改为帮助弱势学童,让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情,正常的长大成人,回馈社会,因此而减少社会问题;这么作应该会更有意义的,也更可以展现佛法里慈悲的智慧,对佛法的修行会更有帮助的。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