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连云港哪个湖可以代放生

 2023-02-09 00:05  


惠能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惠能(638—713),或作慧能,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因父“左降迁流岭南”而成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百姓。因早年丧父,老母遗孤,移至南海。由于家境贫困,惠能卖柴以供家用。据说于市上偶闻一客诵《金刚经》,“心明便悟”,得知客从黄梅弘忍处来,即辞别老母,前往黄梅礼拜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曹溪大师别传》则记载,惠能在见弘忍之前,已经有了一段学佛的经历,特别是对《涅槃经》有了一定的体会。

据说惠能一见弘忍,便直言“唯求作佛”。弘忍责之日:“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答日:“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猫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弘忍见惠能答语非凡,很器重他,便把他留下了。惠能先在弘忍门下随众作务,踏碓八月有余。后弘忍为付衣法,命众门人各作一偈以呈见解。众人皆言,我等不需澄心用意作偈,神秀上座是教授师,待他得法后,我等自可依止。神秀上座思惟良久后作偈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对此的评价是只到门前,尚未入得门见自本性。惠能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惠能所呈心地得弘忍印可,并因此而密受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惠能得法后,为防人争夺法衣,领弘忍“将法向南,三年勿弘”之训,回到岭南,避难于猎人之间多年。后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的重视。一问方知是佛法南来,便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并请智光律师为之授戒。是年为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惠能39岁。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寺中现有瘗发塔、风幡堂等遗迹。惠能出家受戒后,就在法性寺的菩提树下为众人开“东山法门”。不久,回到曹溪,行化近四十年,门徒数千人,因久住曹溪而被称为“曹溪大师”,成为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据说武则天和唐中宗都曾召他人京,均力辞,始终保持了弘忍一脉相承的山林佛教的特色。惠能圆寂后,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唐代著名的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曾为惠能写过碑铭。惠能的言行说教后由门人汇集整理而编成《坛经》一书,成为惠能南宗的代表著作。

惠能的禅学思想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以空融有、空有相摄的教理基础。惠能禅学以“心”作为融摄空有的理论基石。此“心”既不是真心,也不是妄心,而是念念不断,念念无住的当下现实之心。此当下现实之心是性空实相论与涅槃真心说相结合的产物。二、即心即佛、自在解脱的解脱论。惠能突出当下之心,是为了引导人们反求诸己,从自身中追求解脱成佛。惠能将众生与佛的差别归结为自心(性)迷悟的不同,众生与佛的不二,是以心(性)为中介的。所谓的解脱,就是向内心体悟自性本具一切,去除妄想浮云,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自性自度,自成佛道。三、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修行观。顿悟成佛是惠能南宗特有的标志。所谓悟就是任心自运,念念不起执著,是自心本性的自然显现,这就决定了“悟”必为顿悟。惠能的顿悟说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重在说明妄念不起,“无住”则强调正念不断。而这两者又都立足于实相无相的基础之上。

惠能禅宗的佛性论是中国佛性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惠能既综合了从人、心、理(境)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佛性的各家异说,又超越了各家的思想。他在融摄中观般若思想的基础上,把大乘佛学虚构出来的精神实体重新拉回人们的现实之心,使早期佛教的心之解脱经过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发展,又获得了新的形式;使佛陀的解脱论在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之后,又得到了新的肯定。惠能的自在解脱论融宗教信仰于现实生活,凸显了人的价值。他否定盲目迷信神灵神性,突出众生的自心自性,主张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性面前人人平等。他把人格与人性抬到至上的位置,将解脱交到人们自己手中,要其凭借自信与自力去实现自我的拯救与超越。惠能反对墨守成规,死守经典,强调自我领悟,用活泼泼的语言启发人独立思考。这对中国佛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作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惠能所倡导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简易法门,强调自证自度,妙解顿悟,而不重经教师说、坐禅入定,开中国禅宗一代新风,不仅对推动佛教中国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影响中国思想史达上千年之久。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人生为何要念佛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要启发众生自性本具迷而不觉的灵光,最好的方便,还是念佛。念佛念得心地清净,自性灵光便会炯然照露出来。对于佛法没有认识与信念不具的人,总认为念佛没有什么意思,或属于迷信一类。其实用冷静的头脑来观察,念佛不但有意义,不迷信,而且还是属于极理智的举动。现在且从最浅显的地方,讲明念佛是理智的、不迷信、有意义的道理。···

  淤泥不染

  竺摩法师著

  人生为何要念佛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净土法门丛谈

  修学净土的三资粮

  人生为何要念佛

  未说念佛之前,先来说一下开光。光是与暗相反的。有了黑暗,光明就被赶跑了。光明譬如主人,黑暗譬如盗贼,如果能以光明克服黑暗,盗贼敛迹,主人便可常开智眼,坐镇灵府,当下也就是佛了。既然如此,佛自有光,何待人开;不过借此方便权宜,开发各人自性本具,迷而不觉的灵光罢了。

  要启发众生自性本具迷而不觉的灵光,最好的方便,还是念佛。念佛念得心地清净,自性灵光便会炯然照露出来。对于佛法没有认识与信念不具的人,总认为念佛没有什么意思,或属于迷信一类。其实用冷静的头脑来观察,念佛不但有意义,不迷信,而且还是属于极理智的举动。现在且从最浅显的地方,讲明念佛是理智的、不迷信、有意义的道理。

  一、念佛为治心:人类在一切动物中是最灵敏的,因他有一颗智慧的心。智慧的心是从好的一面说的,这颗心能扩展到至极圆满,即是佛的真心;但平常一般没有修养的心,都是不好的,是烦恼不净的妄心。这个妄心,佛经上形容它为‘心猿意马’,喜欢做恶为非,不容易控制得住的。从前,从禅理中摸索出来的王阳明,也曾说过:‘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心中之贼,就是由妄心所起的烦恼,如贪、嗔、痴、慢、疑、我见、边见、邪见等等。心海不波,性月朗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但有了这些烦恼在心海里兴风作浪,呼风唤雨,就把朗照性天的智月迷隐于阴霾中去了。

  观无量寿经说:‘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苦者说清净业。’这清净业,就是指念佛的净业,能医治我们的妄心。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说,佛者觉义。觉有二义:一是觉察,时时觉察这心,不为烦恼所侵。如人觉察有贼,时时提防,贼技就无所施展。二是觉悟,觉悟到诸法的真性,则一切在迷惘中所起的我见、边见、邪见等的俗知俗见都可舍去,回复到心海不波,性月长朗的境地。所以念佛,正是破迷为觉,治妄成真的良好方法,怎可说是迷信呢?除非是自己不懂这个道理。

  人生的疾病可以说有两种:一是生理上的病,二是心理上的病。生理的病是属于肉体的,世间中西的药物可以医治;心理的病,是烦恼的病,属于精神的,世间的药物是医治不好的,需要出世的法药来医治。‘佛是无上医王’这句话,就是指佛能医治众生的心病。经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若无种种心,何须种种法!’佛法不但能调身,更重调心,道理就在这里。

  平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话是从经验中说出来的。烦恼的病,就是心病。从前有个傻瓜行过塔下,忽想起万一塔倒下来,岂不压死许多人?又我若被压死,我妻将如何?归急问妻。妻谑答:‘你死,我当嫁与隔邻的王达。’傻瓜听后,既忧塔倒身死,又忧妻嫁王达,遂得重病,百医难治。后来有个信佛的朋友来看他,他的妻子告以病的起因。佛友自谓能治。见到傻瓜即说:‘你所看见的那个塔,昨晚已倒下来了。’傻瓜听见马上从病榻上爬了起来惊问道:‘压死了多少人?’佛友从容不迫地说:‘昨晚正当放工时候,街人都已归去,故只压死一个人。’傻瓜急问:‘此人为谁?’答谓:‘王达!’傻瓜即刻喜得心花怒放,百病消除。因傻瓜忧塔倒会压死自己,又忧王达夺妻,现知两事都已发生,自然心病也没有了。这个佛友的假设,就好像佛的方便说法,为的是要治好众生种种的心病。佛法八万四千,结归唯在一心。自从释尊灵山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就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在理性上著眼;乃至最后在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无非要弟子们从事相上做制心的工夫,达到大悟心法的理性。制心最好的办法,莫如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念玆在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妄念渐消,即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状态。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我们能于行住坐卧,出入往还,时时把佛放在心头,念到此心净如虚空,了无渣滓,无相无碍,得大自在,就是念佛所致的实际受用。

  二、念佛能医口:平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又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口不修,说出来的一定不是好话。每见一张油嘴,掉其三寸不烂之舌,无非是勾心斗角,搬弄是非。所以佛戒妄语,因人无信不立,妄语即失信于人;戒绮语,花言巧语,不但引人邪思,而且趋于下流;戒两舌,离间他人,最损阴德;戒恶口,毒言伤人,过于刀剑。然口毒由于心毒,所以先要修心,否则‘佛口蛇心’,更要不得。观经说:‘若不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彼此俱利。’两者的损益,为祸为福,自可三致其意。

  有些人,天生一张最会讨人便宜的嘴,但讨便宜有时也会失便宜。像苏东坡一次与佛印对坐殿中,问佛印道:‘你看我坐态像个什么?’佛印答道:‘像一尊佛。你看我呢?’东坡回答他:‘你像一堆牛粪。’因佛印穿著大袍,婆娑于地。佛印知他造口业,默然不语。东坡却得意的笑了,以为自己占了上风,归来告诉苏小妹,说自己每次与佛印对辩都是输给他,今天却胜了,就把经过说给妹妹听。小妹听了,急忙说:‘哥哥!又是你输了!’东坡追问为什么呢?小妹说:‘佛印嘴里走出一尊佛,你的嘴里却痾出一堆屎,你这臭嘴巴,还不是输了吗?’东坡听了,颇有省悟。这便是讨便宜失便宜,自己上了佛印的当,还睡在鼓里摸不到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

  在佛经里还说到一个人恶口粗言,常被诸天呵责,而鬼神也扫其脚迹,被他踏过的地方,也嫌不净。同是一张嘴巴,如果不讲‘无义语’,转过来多讲‘有益语’,或读经,或念佛,那就可消灾灭罪,增福无量。唐朝有一女尼,平日常诵法华经里的‘青莲花香,白莲花香’,后世做人,口中常出清香,人见人爱,人见人敬。又如宋黄岩正等寺的慧观和尚,畜有鸲鹆,常教他念佛不绝。一日立化笼上,所瘗之处,出青莲花。掘开一看,莲花是从鸲鹆的口中长出来的。这便是读经念佛之口,和诳言咒诅之口,价值不同所在。

  三、念佛可离苦:佛法为脱苦的方便;念佛法门亦是脱苦方便之一法。由于念佛的功用,不但可脱现世苦,也可脱来世苦。

  (一)解脱现世苦——现世人生的疾苦,有来自物质上的,有来自精神上的。有来自人为的,有来自自然的。衣食住行的不具,是物质给予的痛苦。飞机大炮、原子弹的威胁,是人造的痛苦。风雨寒暑的剥蚀,是从自然界来的痛苦。还有求不得、冤憎会、爱别离等苦,又是从物质精神以及自然环境种种袭逼而来的痛苦。一个能懂佛理,了悟人生本来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人,能用一句佛话,自净其意,看破世情,放下万缘,那么无论遇到何种痛苦来袭,自己都能抵挡过去,自己都能排解自己,无论如何,他的痛苦要比不理解佛法,不肯念佛的人来得少;而且他既能了知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同时又能排解自己,安慰自己,抵挡痛苦的来袭,可见他内蕴的精神,还是很勇敢的,很积极的,和那些向苦难低头的弱者,不敢正视现实,走向消极自杀的道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解脱来世苦——佛法说我们的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在没有得到转凡成圣的解脱以前,虚妄业识的生命,无始劫来,就是轮回流转,从未休止的。因此,一个人如抵挡不住人生各种痛苦的袭击,想去自尽,希图逃避痛苦,那是办不到的,而且这也是愚蠢的作法,不但不能脱苦,反而会更加痛苦。因自尽已是苦,自尽之后过去业报不己,仍要受苦。佛说人生所受的苦报,都是过去所作的前因招感的,前因未了,你想早点死,想逃避它,可是绝对逃避不了的。唯有自己觉悟反省,忏悔旧业,不造新殃,才能重创未来的幸福,获得光明的前途。念佛,是念佛的智慧、学问、道德、人格,使自己的心地清净,朝向成佛之路,能够学佛,跳出轮回生死,不受业识流转的痛苦,得无生忍,入不退地,就是解脱未来痛苦的最好法子。

  念佛,是佛教许多法门中的异门方便,一句佛号,简单方便,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可以念。‘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佛在楞严经中亲口所说的。

  还有,念佛是修行的捷径。因念佛能‘横超娑婆,带业往生’。如虫穿竹筒,从中间的竹节中打横咬出来,不必从尾至顶经过许多的路程。所谓‘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能消多劫业障,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破。念佛不但可以忏除宿业,去掉障碍,即使去不掉罪障,也可‘带业往生’,到净土境地,继续修道,永无退转。如唐张善和屠牛为业,临终恶相现前,见群牛索命,生大恐怖。其妻教以至心念佛,恶相顿消,见佛来迎。这都是带业往生的明证。古德还说:‘余门学道,如蚁子登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都是赞扬念佛法门的简捷、便利,是不无理由的。所以,古来不论是禅、教、律、密的各宗的明眼大匠,多数兼修净业,归心净土。正所谓‘教重自宗,行归净土’。如莲池疏钞说:‘禅如永明,以宗门柱石,而上品上生;圆照以独秉单传,而标名莲境。教如僧睿弘辅什师,而莲华出榻;四明中兴教观,而西向坐亡。律如灵芝生弘毗尼,而死生安养;清照大阐律学,而说偈西归。’这些行者,都有事实的表现,写来略作佐证而已。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