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在无锡哪里买鱼代放生的多

 2023-02-09 04:17  


诺布旺典:西藏医心术 第三部 第十三章 恭敬心的治疗禅修

  佛像本身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

  而是我们的心因为恭敬而开放。

  在佛性中,一切即一,不论是心灵、地球和星辰、时间和空间。在这种一如中,一切都是圆满的,即使是我们平常看起来不圆满的东西亦然。佛性存在于一切众生之中,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林林总总之中。终极而言,佛是超越影像、文字或概念等属于二元心的产物。

  这就是佛教徒的信念。因此,当某些西方人士对佛教感到兴趣时,一听到恭敬心的修习就会觉得失望。他们会这么说:“向我们深外的高级权威祈祷,正是我们所要抛弃的。”从恭敬逃开,却又发现信仰和祈祷等候在下一个街角,这对他们来说是多可笑的情境!

  是的,一点也没错,整个宇宙都是佛性,安详就存在于我们自身。因此,何需恭敬心呢?因为它是放下自我这个观念的方法。信仰帮助我们开放。那时对怀疑和恐惧的放下。开放和接受的态度,可以让我们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帮助。

  在佛教中,恭敬心就是信赖佛陀为导师,信赖佛法是道路,信赖僧团是精神之旅的支持

  某些佛教宗派强调躬拜,把这当做恭敬心的修习。这是降服自我的简单方法。它相信:执着和控制欲把我们带离了智慧。在成规的宗教之外,也是可以有信仰存在。譬如,“戒酒十二步”(TwelveStepsprogramofAlcoholicsAnonymous)强调放弃那个想要控制一切的狭隘的小“我”,承认有需要向“更高的力量”求助,不管个人对这个力量看法为何。

  在佛教中,恭敬心就是信赖佛陀为导师,信赖佛法是道路,信赖僧团是精神之旅的支持。

  恭敬心就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请求给予力量。精神的需求,不全然按照我们所希望、期待的方式或我们的时间表来实现。信仰的重点是开放性,这是收受加持和解除痛苦的方法。贝珠仁波切(PaltrulRinpoche)引用莲花生上师的话:

  如果你的心毫无疑虑,希望将可完成。

  如果你完全信赖地恭敬,加持将进入你身中。

  恭敬心就像太阳一样,可以熔化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让我们的真性照耀世界。贝珠仁波切引用止贡巴仁波切(DrigungKyobpaRinpoche)的话:

  有如雪山般的上师……,

  如果没有太阳般的信仰光芒接触,

  溪流般的加持将不会流动。

  因此,你要在信仰的训练上用心。

  如果没有信赖或恭敬心,即使佛陀本人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几乎的不到任何助益,因为唯一关系到我们精神成长的心还未做好准备。西藏谚语说得好:

  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佛,

  就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佛的加持。

  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傻瓜,

  就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傻瓜的效果。

  虽然佛性无所不在,但我们可以借助观想佛像来训练恭敬心。佛像本身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而是我们的心因为恭敬而开放。这时方便法门的精义。佛像能够启发我们,但主要的因素不在于任何佛像。在修行道上帮助我们的是,是以正面的态度来看待,以恭敬心和信赖来感觉。

  依赖任何神圣的物像或心中产生的影像,是加持我们自己的方法,让我们得到从内在的佛所生起的喜悦。

  我将详细说明可以如何观想根本上师的形象,做为这种禅修法门的基础。与圣像有关的图像学,每一个细节够都可以给予教法;这些记号、符号、颜色和姿势,不管是个别来看,或是把它们当做整体的一部分来看和感觉,够能呈现那些教法,并且引起我们的正面感觉。

  细节可以帮助有经验的禅修者安住于新中影像的觉察中,因为觉察是完整而丰富的。但如果你缺乏经验和技巧,也不要担忧;不管你观想多少都无妨,只有你觉得舒服就可以。在下面所引导的禅修中,真正重要的是文字企图表达的感觉。借着这种感觉,在你心中唤起莲花生大士的影像,简单但真诚。只要你感觉到莲花生大士的温馨和现临,就已经相当具有治疗作用了。

  也请记住:艺术上的诠释,诸如本书所介绍者,都只是方面而已。一张图画或一尊像,也许能启发你、教导你,或做为禅修的起点,但不要觉得被它限制住。在观想时,最重要的是你心中的影像,以及透过恭敬心而来的温馨和开放。

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怖畏与离怖畏——说“法性中有”之一

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 十七、怖畏与离怖畏——说“法性中有”之一

经历

三天半

的“临终中有”之后,死者的心识随即成为意生身,经历十五日的法性中有期。这期间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只得半日左右,即是外气断绝之后的

第四日

。在这个阶段中,意生身已见到由业力生起的幻景。

第二个阶段有两个七日周期,即是外气断绝后的

第五日,以至第十八日

。在这阶段,意生身会见到寂静尊与忿怒尊的幻景。

法性中有的修习,喻为“

弃婴未醒时

”,它的证量是“

现分自解脱

”。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一切现象的空分、明分与现分。

这三分,我们只能现证明、现二分,至于空分,则须藉明分与现分的修习来现证

,一如我们对于水的本性,只能藉水的种种现象与功能来体会。现在,便正是这体会的修习了。

由此修习,先由现分与明分来现证空分,再现证三分的无分别、不可分离

。所以虽然说是“现分自解脱”,实际上是同时由现分与明分来入手。

喻为“

弃婴未醒

时”,即是说,如果弃婴已醒,他就会为种种现象与感受而生痛苦,假如他沉沉入梦,则虽然是可怜的弃婴,亦不觉受到痛苦。

我们在人世中的痛苦,在意生身时的怖畏,即有如弃婴醒时的感受

。倘如能够现证空分、明分和现分三无分别,那么,我们就虽如弃婴,亦可以离一切苦、离一切怖畏。

现在,我们先谈两个法性中有身阶段的现象

然后再谈“法性中有”的修习。

死者失去两次现证死光明的机会,成为意生身后,立即陷入一个可怖的幻景。

在幻景中,出现声、光、辉三者。

声音巨大有如千雷齐鸣;光华射目有如千灯齐射;

同时还会有闪光(辉)

,有如一千电光同时闪耀。那是死者生前从未经历过的境界。

于是死者的意生身感到恐惧,由于恐惧,四处逃避,以至昏绝。这是第一阶段。

然后是两个七日周期,这是第二阶段。

第一个周期,见到相状和平慈祥的寂静尊

,可是声、光、辉仍未消失,所以

意生身根本无法在寂静尊前驻足

第二个周期,见到相状恐怖,多手多头,五颜六色的忿怒尊

,声、光、辉更加猛烈。

在这两个周期中,中有意生身很容易因此躲避入柔和光色的环境中,那便投入了轮回的六道。

然而这样说意生身的法性中有境界,现代人可能认为是迷信,这就需要说明一下设施这境界的意趣。

禅宗六祖慧能有一段很著名的公案——

六祖得五祖弘忍传法之后,潜逃南下,去到

广州法性寺(现名光孝寺)

,住下多年,无人知道他的身份。

一日,印宗法师讲《大涅槃经》,讲至半次,印宗忽然指着飘动的法幡,令听者说幡动的意趣。有人说:“是幡动。”有人说:“幡是无情,因风而动。”这一答,最值得打手板,所以立刻便有人驳斥他说:“风亦无情,如何能动。是风和幡因缘和合而动。”

慧能此时忽然开言,曰:“只是各位自己的心动。”

此言一出,四座惊动,慧能这时才表明自己的身份,于是印宗法师率寺僧投入他的门下,由是开启了禅宗(在六祖以前,其法脉称“楞伽宗”)。

讨论这段公案,如今人人都以为禅宗是“唯心主义”,甚至称之为“主观唯心主义”。那是对禅宗完全不了解的说法,大错特错。

且让我们讨论一下这宗公案——

说是“幡动”的人,十分客观,见到幡动便说“幡动”。那正是我们日常的凡庸心态。

说“幡是无情”本来不该挨打,因为这是唯识的层次,“

唯识无境

”(一切外境都只是有情的心识变现)。

然而该打手板的却是,

“风”亦无非是外境,若幡无情,风亦应该无情,是故不应说“因风而动”。

学唯识而只困于名相,根本不想去贯通“弥勒瑜伽行”意旨的人,常常就会犯此错误。

说“风和幡因缘和合而动”,

那是“中观”的意趣

。一切事物与现象皆因缘和合而生起,是故有幡、有风,然后才有幡动这个现象。这是龙树的学说,一向被认为是佛家层次很高的义理,而且经得起近代哲学思维的考验。因为“因缘”的说法很科学,一粒种子(因)不能开花,一定要将它种在泥土中,加上阳光、雨水(等等诸“缘”),然后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无人能否定“孤因不起”(单独一个“因”而无“缘”配合,事物与现象不能生起),谁人都无法否定龙树。

然而六祖慧能却说是“心动”。

他说“心动”并非“唯心”,更不是“主观唯心”,

而是由“现象”归结到“认识”。

由“缘起”造成的现象是客观的存在,是故不须讨论其是否存在,对修道的人来说,要讨论的是:如何认识与看待这一切事物的存在。

依照宁玛派的教法,将对事物的认识视为是在心识上的“自显现”,

那就既承认成立外境的“缘起”,亦承认认识外境的“唯识”。

这亦即是“弥勒瑜伽行”,或称为“瑜伽行中观”。

但这承认中观与唯识却绝非将两家学说调和

(近代研究佛教史的学者依照名相说“瑜伽行中观”是调和两家,后来印顺法师便据此而说“唯识”与“中观”二家不能调和,于是学人便对“瑜伽行中观”、“大中观”等等名相即生误解)。

所以“心识自显现”的说法,既不偏于主观(是故不唯心),亦不偏于客观(是故不唯物),

那是超越心物二元的实相。修解脱道的人,若偏重心识即为心所困,若偏重外境即为境所困,是故心性即不得自在。必须超越于此二者,然后得解脱。

说“心动”,即是说心识上有自显现生起

,亦即“幡动”是人们心识上显现的境界,那即是“

大中观

”的基本理趣

“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基本理趣

。修道的人必须现证这种理趣(而不是在知识层次认知其道理),然后才能离开一切相对,现证法性。

中有现象说为“法性中有”,即是说,这是法性的自显现

中有意生身由于习气(

vasana

),于是在心识上即认识当前现象为声、光、辉等等显现。

当意生身成熟时(即是第二个阶段),便不只是声、光、辉了,

习气与心识污染互作增上

由是出现贪、瞋、痴、妒、慢五种基本习气的正面形象,那就是五佛部的寂静尊;

随后则出现其负面形象,如是即为忿怒尊

(关于这些,下面还有说明)。

在此须知道两件事——

第一,

这些形象,只在佛教徒死后的意生身心识中成为佛尊的形相

若为外教徒,则可能成为他们生前所崇拜的圣者形相。

若业力比人类更不清净的生命,其意生身亦必不起佛尊形相的显现,而现为跟它们业力相适应的境界。

第二,所谓正面与负面,是心识的两种动态。以贪为例,假如向正面发展,

贪心识(唯识家名之为“贪心所”)

可以发展为事业进取;向负面发展,则成为巧取豪夺。

因此佛家既建立了五佛部的寂静尊,便同时也建立了五佛部的忿怒尊。

知道这两点,

也就能对六祖慧能“心动”的说法有进一步的了解

。心理学家对中有的说法不加否认,反而加以研究,

便由于了解到“法性中有”即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不落于“唯心”的边际,更不是“主观唯心”。

要认识“大中观”,以及与大中观同一法源,同一见地的禅宗

,千万不宜判之为唯心,否则即无法认知其修道而成诽谤与歪曲。这是汉地学人近年积非成是的绝大错误。

还可以举一例,说明心性的清净与歪曲,都跟唯心唯物无关。

有人告诉笔者一个故事——美国航天员飞上太空,发现原子笔无法应用,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原子笔的墨油无法流下笔珠。

于是美国立即进行研究,要制造一支能够在宇宙飞船使用的笔。花了一亿美元和两年时间,这种笔终于制造出来。

后来美苏宇宙飞船会合,美国航天员发现,苏联航天员居然亦有笔写字,不禁大为奇怪,难不成苏联的科学亦像我们那么先进。于是浮过去观察究竟,一看,原来苏联航天员用的是连小学生都使用的铅笔。

这即是心理受到歪曲的好例。

人每每用概念来束缚自己,于是心理就受到歪曲。

当时美国人的概念是:要有一支能够在太空应用的“原子笔”,于是“原子笔”就成为一个障碍思维的概念。苏联人穷,所以他们的概念只是:要有一支能在太空应用的笔,于是“笔”的概念便不成为思维的障碍,心理因此也就未受到歪曲,简简单单,一支现成的铅笔就随手给带上太空舱。

在这例子里,丝毫牵涉不到唯物与唯心的关糸。所以将一切事物视为“法性自显现”,将对事物的认识视为“心性自显现”,虽然提到“心”、“心识”,但决不是唯心。

宁玛派教法很郑重地指出:说“一切唯心造”是不了义的说法,因为这说法落在心识的边际。

在《中有大闻解脱》中,当第一阶段的声、光、辉出现时,是这样导引的

——“法性中有现前时,不应惊惧与怖畏。心识变现一切相,这即是中有现象。”(

这还是“唯识”层次的导引

)。

可是接着便如此说道——“善男子,当你身心分离时,清净法性的微细明点,澄明清净而发光,具有光辉灿烂令人望而生畏的自性,恰如春日草原的阳焰,火光熠熠闪耀。对它不要惊惧,那只是你自己法性的本来光彩。”(

这已经是超越“唯识”的导引

)。

又说:“从光之內,有法性的本声,它是声音强大的巨响,有如千雷同时震击。可是这隆隆而来的雷声,无非也只是你自己的法性本声,所以不须恐惧、不须畏怖、不须惊吓。”

除了色的自显现,还有声的自显现。

因为“大中观”说一切色、声、香、味、触都无非是自显现。

正以其为自显现所以才无本质,才可以因应环境而作变幻。例如,清净法性的微细明点,当我们在人世时,不会发出令人怖畏的辉光,可是对中有意生身却成为威胁,这便即是因应;

我们生前从来没听见过自己的法性本声,

可是它对意生身却有如千雷齐震,这亦同样是因应环境。依理,意生身还应该嗅到令它惊惧的气味、尝到令它怖畏的味道、触到令它吓怕的感觉,只是因为人生前惯于耽着于色与声,眼和耳的功能远胜于鼻等,所以色与声才于意生身时成为最大的威胁,而不必提到气味等等。

接着的导引说——

你具有的

习气意生身

,不同血肉之躯,所以声光辉三者,无论现为任何形相,都不能加害于你,没理由令你死亡。只要认知它们是你自识所现,就可以了。

若不认识目前自识所现的现象,尽管在人间曾如何观修,都会因光而惊惧、因声而害怕、因辉而惊吓。若不了解此教授的要点,不认识声光辉三者的本质,便要流转于生死轮回苦海。

只须认识自显现便能自解脱,这是宁玛派大中观的特义

。关于这些,前面有些篇章已经说过。其他的宗派,站在“唯识”或“中观”的立场来理解中有解脱,很难说清楚为什么知道声光辉是自己的心识自显现,就可以脱离轮回。

接着下来的两个七日周期,佛尊出现

,已经说过它即是五毒(贪瞋痴妒慢)的自显现,

当五毒自解脱时,便是所谓五智

这在“唯识”,称之为“转识成智”。然而,怎样修行才能转识成智呢?

宁玛派的教法,是依“反体”(

ldog pa

)来修。

前面说过,

五毒可以向善恶两边发展,反体跟这有点相似,但却不是同一回事。

它有外、内、密、密密四个层次的义理

,如今我们只由外层次来说明。

譬如瓶,它就在我们跟前,我们因为它显现(具足我们能认识的相状与功能),于是我们说它是具体而且真实的存在。

但若我们由于修道,

由修圆满次第而现证其明分,由修生起次第而现证其现分

并且由修“生圆双运”,从明分与现分而现证其空分

,那么,这时在心识中自显现的瓶,从事相上来说,依然是眼前的瓶,可是在心识中其实已非同一瓶子,因为前时眼前显现的瓶被认为实体,如今心识中自显现的瓶却已现证其空性,这时候,

我们便说后者为前者的反体。

所以,

由此推广便知道“智”即是“毒”的反体。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知道,

向善这方面发展的毒,寂静尊所表征的智是其反体;向恶这方面发展的毒,忿怒尊所表征的智是其反体。

落在法性中有时期的现象,即使知道一切声、光、闪,以及寂静尊、忿怒尊是心识变现而显现,亦不得解脱

一定要现证这种种现象是法性自显现,为自己的心性自显现所认知,那才能证得其反体

。当现证时,那就即是转识成智了。

也即是弥勒瑜伽行所说的“转依”,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大中观则说之为“自解脱”。

法性中有的义理如是,下面将谈到具体的修习。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