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国庆佳木斯放生

 2023-02-17 03:50  


杨维中:中国佛学 七、中国特色(一)儒学转向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就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这种中国化从学理的层面说,主要表现为佛教的儒学化。作为结果,是中国佛教逐步走上了世俗化、伦理化的道路,这种世俗化、伦理化,到了唐、五代之后,终于演化出注重世间、强调人生的“人间佛教”。本节旨在探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中国佛教为什么会走上人间佛教的道路?第二,如果说人间佛教发端于古代中国,那么,它是否仍然适合于现、当代的中国社会?第三,从世界范围看,人间佛教的前景如何?

  (一)儒学转向

  佛教的儒学化,从思想理论层面看,主要表现为佛学的心性、人性化。这种心性化在天台宗的思想中已初露端倪。天台慧思释佛性曰:“佛名为觉,性名为心。”佛性则是“觉心”,基于这种佛性理论,后来天台宗在修行方法上就十分注重“反观心源”、“反观心性”。华严宗讲法界缘起、理事圆融,但尤强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至澄观更倡“一心法界缘起”,主张“总统万有,即是一心”并且用“灵知之心”来解释“本觉”,使心逐渐具有具体心的内涵。

  天台、华严之心性说,多具二重性,既指清净真心,又指当下现实之人心。当然,从主要倾向说,主要是指真心。这种现象到了禅宗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禅宗的真正创始人是六祖慧能。慧能在佛教史上有“六祖革命”之称,那么,“六祖革命”的“革命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南宗思想集中体现在《坛经》中,《坛经》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象传统佛教的经典那样艰深晦涩,而是比较通俗易懂。《坛经》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即心即佛”。在《坛经》中,慧能把一切众生乃至诸佛都归结于“自心”,反复强调“自心是佛”。慧能这里所说之“心”,已不象传统的佛教经典中的“心”那样虚玄、抽象,而是给人一种较为现实、具体的感觉。

  当然,在中国佛教中,也不是禅宗一家把佛教的佛性心性化,隋唐之天台、华严二宗亦都有此倾向,为什么独有慧能南宗之倡“即心即佛”称得上“革命”呢?这里也许有一个哲学上常说“度”的问题,亦即尽管天台、华严二宗也谈心性,亦把佛性心性化,但它们所说的心性,虽含有现实人心的成份,但在更大程度上是指抽象本体之“真心”,充其量只具有从抽象“真心”向“现实人心”过渡的性质。但是在禅宗那里却不同,慧能南宗所说的“心”,虽然也常不同程度地具有抽象“真心”的性质,但从根本上说,是指当下现实之人心,这一点,慧能的《坛经》有许多直接的论述:“内调心性,外敬他人。”“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狂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慧能这里所说的“自有等差”的“人心”、与“外敬他人”相对应的“内调心性”以及所谓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等,很难作为传统佛教中那种抽象本体的“真心”来理解,而在相当程度上与儒家所说的那种具有善、恶之现实人心更接近。禅宗“心性”内涵的这一改变,导致了禅宗思想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之最著者,则是把一个外在的宗教,变成一种内在的宗教,把传统佛教的对佛的崇拜,变成对“心”的崇拜,一句话,把释迦牟尼的佛教变成慧能“心的宗教”。

  “心性”之外,“六祖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把传统佛教抽象的佛性,直接诉诸现实的“人性”。《坛经》之谈“人性”,可谓俯拾皆是:“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世人性自本净,万法从自性生。……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特别是“人性本净”等等说法,直接把佛性直接诉诸现实人性的结果,是把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教逐渐引向了伦理化的道路。

  诚然,印度佛教中也有其伦理思想,如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悲为怀,利他济世”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伦理思想,但勿庸讳言,传统佛教的落点,并不在现实的人生,而是出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为了回应儒家的批评和指责,也经常语及人伦孝道,但其所说的多指“大孝”,如当时佛教思想家所说的“佛家之孝,所包盖广,理由乎心,无系乎发。”(《弘明集》卷八《灭惑论》)亦即佛家所说的孝与世俗所说的不尽相同,世俗所言之孝,多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敢损伤,以及跪拜赡养之类,而佛教所说之孝,则是指弘道济世,利济群生,因此,“一人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弘明集》卷五《沙门不敬王者论》)亦即只要学佛得道,则不仅能光宗耀祖,而且泽流万世,

  也就是如老子所说的“上德不德。”这种“大孝”、“上德”,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具有论辩的价值,而较少现实伦理的意义。

  到了隋唐之后,佛教在对待现实伦理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景象,其时之佛教,都十分注重纲常伦理、忠孝仁义,认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甚至把孝推到百行之端,万善之首,认为它在各种道理中是至高至大的,而且此时佛教所说的孝,与传统佛教所说的“所包盖广”的“大孝”截然不同,而是大谈色养之孝,把父母视为“天下三大本”之一,与“道”、“师”并提,认为,道是神之本,师是教之本,父母是形之本。本来,人之形体在传统佛教中是不足为道的,它不过是假相、幻影,但是,隋唐之后的佛教却把作为形之本的父母列为“天下三大本”之一,足见此时之佛教已在相当程度上把眼光投向现实之人生,或者换句话说,已被相当程度地伦理化了。

  从理论上说,隋唐之后佛教的伦理化,在慧能把抽象本体转向现实人生,把佛性心性化、人性化时就被注定了的,因为,既然现实的人生、现实的心性、人性已成为佛教关注的对象,那么,作为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伦理问题,自然成为佛教必须加以重点探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隋唐之后中国佛教的伦理化,就不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谈论人伦孝道那样,主要是为了回应儒家的批评以求自身的生存,而在相当程度上是自身思想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和逻辑必然。

寒山书院第二届在家众佛学培训班在苏州重元寺隆重举行

开学典礼主席台

开学典礼现场

学员代表发言

本觉法师代表秋爽大和尚讲话

大菩文化江苏讯 2012年7月26日上午,寒山书院第二届在家众佛学培训班开班典礼在苏州重元寺法堂隆重举行,广东省惠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峰法师,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张武国处长,南京大学刘鹿鸣博士、寒山书院本觉法师、明空法师、能学法师、宗泽法师等,以及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山西、上海、河南等26个省、市的在家居士100名学员参加了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由宗泽法师主持,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班典礼拉开帷幕。南京大学懂甲和博士代表学员发言,教务长本觉法师代表大和尚讲话、妙峰代表法师讲话、张武国处长代表园区社会事业局讲话,对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感恩,惜福和奉献,将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工作与生活当中,将佛教教育在各自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扬光大。

法师代表妙峰法师讲话

张武国处长讲话

学员体验过堂用斋

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最后,开学典礼在祥和的《三宝歌》中结束,全体人员在重元寺大雄宝殿前合影留念。

寒山书院在家众佛学培训班由寒山书院主办,由寺院负担所有学员的食宿和参访。自2011年8月份首次成功开办以来,受到社会广大佛学爱好人士的广泛好评。本期培训班从4月12日至5月28日报名止,总共报名176人。录取100人,其中男众30人,女众70人。学员85%以上是大学生,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生5人,留学生2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大学。

活动为期半个月,将于8月6日圆满结业。在此期间,学员们将会跟随法师进行上殿过堂、诵经坐禅,并且集中学习《六祖坛经•般若品》、《金刚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国佛教的祖师精神》等多门佛教课程。除此之外,学院还将组织学员进行念佛、拜佛、禅修、参学等共修活动,让学员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具足正知正见,聆听佛法的真谛,体悟佛法的精髓,使人格修养得到健全、道德心灵得到升华。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