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闸北莲池放生

 2023-02-19 11:48  


千江映月·星云说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唐.白居易

  这首白居易的诗喝,是他学佛后,有一次「特入空门问苦空」。空门,指的是佛教。这个空,不是把一切都看成空空如也;空,是虚空,虚空里面有万物,包容一切,佛门对苦与空的体会最深,你来佛门问苦空,问对了!世间万种苦,有身体的苦、精神的苦,我和人相处不好他苦,物质不调和也苦,求不到想要的东西也苦,身体老病死时也苦,内心被贪瞋痴驱使也苦……,真是众苦泛滥,苦海无边。白居易希望对苦、空的人生能多了解一些,特地来佛门请示。

  「空」是一种正见,一种缘起,一种般若,一种真理。空有空的背景、内容,空是建设性的。因为空即是色,有空才有有,有空才有万物,万物亦是空。

  「敢将禅事问禅翁」,来到佛门,请教禅师们一些生活上的禅心、禅意、禅修的事情。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人生如梦,却不知浮生是梦中!假如你懂得人生如梦的话,梦中何必争人我?就不会太计较人我是非了。

  烦恼少的人自然很少作梦,如能将人生如梦看得很究竟,在作梦时,五趣六道、人我是非都像真的,一旦清醒、觉悟时,真是空空无大千,你我没有对待,时空也没有间隔,其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华严经》中的智慧|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随顺哪些众生?

  菩萨随顺众生,到底随顺哪一些众生呢?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刹海所有的众生,我们都要随顺,给众生带去安乐和利益。我们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师长、阿罗汉、佛菩萨那样,一律平等地对待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妻子随顺丈夫,丈夫随顺妻子。儿子随顺父母,弟子随顺师父……,这些都不是太难做到。因为这些人都是你尊重、喜欢的人,要随顺他们不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随顺儿女的现象十分突出,孩子需要什么,有求必应,父母在儿女面前,真是大慈大悲!但是,你的悲心和爱心能扩展到你的冤家、仇敌的身上,你能做到随顺他们,有求必应吗?恐怕很难!至于猪、狗、猫、鸡以及蟑螂、老鼠、苍蝇、蚊子等动物,就更难随顺了。

  人类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把地球折腾得不像个样子。到处发洪水,天气冷热不定,环境污染严重,耕地日益减少,森林遭到破坏,许多动物遭到捕杀,甚至有的稀有珍贵动物面临灭绝!

  人类不仅破坏、毁灭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生存环境,而且还破坏、毁灭人类自己。如:战争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是破坏大自然的罪魁祸首。因为一切丑恶现象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来自于人类的贪嗔痴。

  很多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带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一切事物。凡是与你个人利益冲突的人和事,对你来说,是一大妨碍,如生意场上,同一条街,开了两家店,他的生意做的比你好,你的生意清淡,盈利不如他,你会觉得他是你的妨碍。

  我们学佛,行菩萨道,就是要学佛的慈悲心,平等心,对所有的众生都要一视同仁,用佛陀的胸怀去包容一切人和事。

  蚊子叮你一口,一巴掌还击过去,那你的境界跟它一样高,甚至你比它还要可怕!它只不过叮了你一口,你就要了他的命。佛教讲的是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应该相互尊重。

  随顺众生,种种差别。

  众生的种类繁多,世界上的生物千差万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依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这是众生生存的环境,主要是依地、水、火、风所构成的物质环境,有生存在水里的,有生存在陆地上的,有生存在虚空中。这进一步说明众生的差别。

种种生类,种种色身,

种种形状,种种相貌,

种种寿量,种种族类,

种种名号,种种心性,

种种知见,种种欲乐,

种种意行,种种威仪,

种种衣服,种种饮食,

处于种种,村营聚落,

城邑宫殿。

  先从外在的形相开始说

  有受生的方式不同,如胎卵湿化等;色身的种类不同,如牛马猪人等;形状不同,各种动物长相都不一样;相貌不同,相貌有美有丑陋;寿命长短不同,如乌龟能活上百年,但有些众生寿命很短,朝生暮死,甚至有些动物,才从娘胎里落地就死了。种族不同,如人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民族也不一样,回族、藏族、苗族、汉族;名号不同,张三、李四称呼各异。

  其次从心理活动看

  种种心性,指心理活动和心理素质不同;种种知见,就是对世间的认识不一样,观念不一样;种种欲乐,欲、就是欲望;乐、快乐。欲乐,就是某种欲望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快感。有情的欲乐千差万别,就人类而言。如有的人喜欢当官,有的人喜欢当作家,有的人喜欢当演员,有的人喜欢炒股票,欲乐不同也。“种种意行”是说由思维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一样。有的人天生一付菩萨心肠,对人心地善良慈悲,乐意助人;有的人天生凶残,对人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像希特勒这个千古罪人,就是一个杀人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数的人死在他的手下,他的意行就是吞灭整个地球,征服整个人类。

  再从生活方式看

  种种威仪,威仪,是指一个人的仪表,外在表现出来的一种形象、气质。行、住、坐卧,言谈举止;种种衣服,人类穿的衣服种类不同,或者说各类众生它们羽毛和皮毛也不一样,如孔雀的羽毛十分漂亮、美丽,麻雀的羽毛相比之下,就逊色多了;种种饮食,是说饮食习惯不同。如四川人爱吃辣椒、北方人爱吃面食、江浙一带人爱吃甜食等等。马、牛、羊也是杂食动物,它们吃草,也吃其他一些食物。老虎、狮子、狼等,是肉食动物。众生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是说众生居住的环境和地方不同。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

人非人等,无足二足、

四足多足、有色无色,

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无足,如蛇、蚯蚓之类的众生。二足:像人、鸟类,二只脚的众生。四足,是兽类,如虎、熊猫、狗等,用四只脚行走的众生。多足:像蜈蚣、百足虫之类的动物。有色:指欲界及色界,具有色身形态的众生。无色:指无色界的众生。关于无色界,有说是没有粗色,细色是有的;有说细色也没有,仅有心识活动。有想:如人类及一般天趣的众生。无想:是无想天的众生。非有想、非无想: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的众生。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

随顺而转。种种承事,

种种供养。如敬父母,

如奉师长、及阿罗汉,

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今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

一切众生。

  如是,是指前边所说的各类众生,我们应该顺从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用种种方法,服侍他们,用种种物品,供养他们。虽说他们不是我们的父母,不是佛陀,但我们恭敬、供养他们时,如同恭敬、供养我们的父母,恭敬、供养佛陀一样。

  《梵网经》里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很多众生,曾经都跟我们有过父母、兄弟、姐妹眷属的关系。只是因为大家改头换面了,今生彼此不相识。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死死生生,不知生过多少次?死过多少次?我们无始以来流过的血,比四海的水还要多,我们的尸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只是因为改头换脸的关系,天天碰在一起,所以才谁也不认识谁了。

  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高僧,到了一家人的门口,看见里边正在大办喜事,宾客满堂,无比的开心。

  这个高僧站在那里,笑了又笑。这家人感觉莫名其妙,上前问:“师父,是不是来化缘的?”

  师父回答:“不化缘。”

  这人说:“既然不化缘,站著笑什么?”

  师父念了一首诗:

  众生实在苦,六亲锅里煮,

  牛羊为上座,孙子娶祖母。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众生活得非常的苦,而且实在可怜、可笑。你们现在锅里煮的那些菜肴,就是你前生的六亲眷属。你请来的这些宾客,在过去生中,是你家养过的牛啊、羊啊,如今却变成了你们家的亲朋好友。另外你娶的儿媳妇,是婆婆的转生;因为婆婆对孙子特别的爱!死了之后,一念之爱,她转生又来这个家,结果呢?做了孙子的媳妇。

  通过这个故事,从轮回上来说,人类真是无知可笑,可耻可怜。因此,无始以来,许多众生跟我们都有过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所以恒顺众生的物件,像上所说种种类型的众生,我们都要随顺他们。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是说见到有疾病痛苦的众生,我情愿做他们的医生,为他们医病,给他服药。这是对身病而言;那对心病的人来说,看见人家心情不好,有痛苦、有烦恼的时候,我们要用佛法的道理去开导人家。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开心,帮助人家摆脱心理负担和障碍。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如果有人迷路了,我们要给他指引方向。如有人初到此地,不知柏林寺怎样走,才能找到?你就告诉人家正确的路线,免得他走错路。从广义上来说,有的人在人生的路上迷了路,活得很苦恼,他们看不见人生的道路和前途。他们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最佳的归宿。思想很空虚,觉得活著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

  如果你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找不到自我的价值的时候,生命对他们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像社会上许多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那些搞艺术创作的人,他们都比较有思想,但他们活得很累、很痛苦。当我们看见这些人,在人生的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以佛法的道理去开导他们,我情愿做明亮的灯光去照亮、驱散他们心中的阴云,使他们摆脱痛苦,从迷茫、困惑的黑暗间走出来。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碰到贫穷的人,我们要用经济去帮助人家。或者传授给他一种谋生手段,使他学会谋生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布施。这种布施比起你直接给他一、二百元钱,它的好处、作用要大得多。

  还有一种人,虽然他们经济很富有,但思想却很贫穷。金钱上他们是富翁,但精神上他们却是乞丐。这种人他们什么都不缺,他们富得,除了钞票以外剩下的还是钞票。但是有钱人,他们往往生活的并不一定幸福。有些人从表面上看,他们活得很神气、很气派;他们的内心却是十分空虚和苦恼。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那些有钱的人。

  有钱的人,只能从别人羡慕他的眼光中,享受到一点点人生的乐趣和满足。有钱的人,自己真正感到幸福的人很少,有钱人要为钱所累。有地位权势的人,要为权势所累。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要用佛法去开导他们,启发他们生命内在的智慧,使他们活得愉快充实。

  一个人活在世间,财富仅仅是生存的一种需要,并不是人生寻找追求的目标。其实,真正的财富不只是金钱。智慧也是财富,健康的身心是财富,慈悲也是财富,博大的胸怀是财富,有良好的待人处世方法等,这些都是财富。

  学佛行菩萨道要慈悲一切众生,给贫穷者,令得伏藏,用菩萨的心肠和行为为众生带来利益和好处,随时为众生服务,使他们得到佛法上的受用。随时作好,众生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这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的意义所在。

  用什么心态对待众生?

  我们面对的众生很多,用什么心态去对待他们?我们随顺他的方法是什么?华严经里面说得非常地明白。恒顺众生,要理解他的处境,他的需求,他的好乐,乃至于他的烦恼,所以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这里就有智慧了。先要随顺他,但随顺的过程当中,要生起观照的智慧,要转化他。

  众生有种种的欲望,我们最终随顺的是他的真性,但是他的烦恼,我们在恒顺的过程当中要转化,这里需要善巧方便。

  鱼篮观音的传说

  观世音菩萨观察一个渔村有些众生可度,她化现成一个很美貌的少女,拿着鱼篮,里面有鱼。这个村里的年轻人一看,一个美女来了,大家都来追求。

  这个美少女就说,你们要娶我为妻,就得要背诵经典。先是让他们背《心经》,这一背,有好几百人都背会了。

  美少女说你这么多人,我也不可能嫁这么多人,那你就背《普门品》。《普门品》也有好几十个人背会了。

  再背《金刚经》,背《金刚经》有五个人背会了。最后背《法华经》,最后就是一个姓马的背会,美少女就嫁给他了,成了马郎妇。

  在新婚的晚上,忽然这个新娘子得了急病,暴病而亡。这个姓马的年轻人痛惜不已。过了几月之后,有一个老和尚到那去,告诉他们,你们不要那么愚痴,那个鱼篮少女就是观世音菩萨。然后把坟墓掘开一看,什么也没有。那是观音的化身,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曾经参过一个婆须蜜多女,她是一个妓女,长得很漂亮,可她是菩萨,你只要跟她接近一下,就能得离贪欲际三昧。婆须蜜多女拿这个来度众生。

  “我皆于彼随顺而转”。

  于彼随顺,需有智慧,需有慈悲。面对种种不同的众生,无论是善的众生、恶的众生,修普贤行愿,一定要有慈悲心,一定要有智慧,才能随顺而转。

  把一切众生看做是自己的父母,去恭敬地承事他。种种供养,这种承事供养就像对自己父母一样地恭敬。

  在这世间,对我们最有恩德的是父母,所以作为一个人,他要孝顺父母,要知恩报德。所以,在家里,父母就是两尊佛,供养父母,胜过你供养阿罗汉的功德。如果你在父母面前,让父母生气,父母每一声怨恨的语言,对做子女的都会有妨碍。所以,要像孝子恭敬父母一样地对待众生。

  世间的师长给了我们知识技能,出世间的师长予以了我们法身慧命,我们要侍奉这些师长。所以,对待众生,要像对师长一样地恭敬,甚至就像恭敬供养阿罗汉,乃至供养如来一样地对这些众生。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恒顺心态,就是要有一种平等心,观照一切众生,虽然他现在还是烦恼重重,福报不够,相貌丑陋,甚至不如自己的福报,但是从体性上观照,他有佛性,是未来佛。所以对待这些众生,就像对待佛一样地平等而没有差异。

  随顺之法,就是饶益利益一切众生。

  众生总会生病,烦恼重。有身体上的病,有心理上的病。尤其现在,众生烦恼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身体上的病,一个是饮食,或四大不调,另一个是业障病。

  无始劫以来,乃至今生的业障,让他生病了,这时候医药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你要给他作良医,让他消业障,过上一个健全的生活方式。比如吃肉多的人容易得糖尿病,你让他少吃肉多吃素,你就给他开了一个良方,你就是他的良医。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很激烈,有的人在心理上有种种问题,抑郁焦虑,恐惧不安,你得帮助他解决他心理上的烦恼。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从事相上来说,他迷失了路了,本来应该往南边走的他迷到北边了,你跟他指出个正路来。实际上这里就讲到,众生迷惑颠倒,他在三界六道轮转不已,不能走到解脱的正道,你为这个迷失在三界六道的众生指出一条解脱的道路,这就是“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在黑夜当中走路,没有光明就黑灯瞎火,那就容易掉到深渊里面去,你要给他一盏灯。从法上来说,众生在这个世上就是无明长夜,你能为他讲经说法,用佛法的光明照亮他的内心。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贫穷无告的人,你布施让他得到衣食的温饱。从法上来说,他一点佛法都不知道,不了解自己有如来藏的珍宝,所以他很贫穷。虽然他有很多钱,有句话叫“穷得只有钱”,他也是贫穷的人,你让他通过佛法修行,开发他自己内心的大方广的宝藏,这就是“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我们一起学做菩萨,

  以平等心、慈悲心,

  饶益利益一切众生。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