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毕节地汾河放生

 2023-02-20 01:08  


一家英国媒体近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随意放生致生态灾难》的文章。文中提到,每逢周六早晨都会有数百人聚集在上海黄浦江畔放生,短短三个小时内,约有2000条泥鳅被倒进浑浊的江水中。文章称,放生组织的年收入可达到100万元人民币。然而,那些被放生的动物源自何方、又到底归于何处?这是值得追问的生态环境问题。

事实证明,不当放生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灾难。更为残酷的是,很多被放生的动物很快又被人捕捞上来,售卖给别的放生者。出于人类慈悲情怀的放生为何变了味?

放生背后的利益链条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曾发表署名文章说,放生文化的意义在于践行、涵养仁恕精神、慈悲之道。而放生这原本发乎善心惠及生灵的善事,却被一些人士错误认知,竟变成一种谋利的渠道,刺激了捕猎、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对动物本身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伤害。

据法制日报报道,在上海黄浦江边的“东昌滨江绿地”附近,每天有大规模的放生场面。被放生的除了鲫鱼、黑鱼、泥鳅外,还有甲鱼、蚌、螺蛳、黄鳝等。放生的“配套”服务也是“一条龙”,从送货至岸边,到提供水桶、放生槽,十分周到。有不少商贩就蹲守在桥边专门销售用来放生的动物。

“目前在某些放生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甚至已经催生出订单生意,成了产业。”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唐景文曾向媒体透露,比如鸟类放生者向鸟贩预订鸟,鸟贩“接单”后,便向捕鸟者“下单”,捕来的鸟再卖给放生者……如此恶性循环。

据一位了解捕鸟的人士介绍,现在捕鸟数量激增,主要是因为放生者需求量大。市场上,每只小鸟售价从2元至10元不等,个别的能卖到10元以上。如果一个鸟贩一天抓了50只,按每只2元计算,一天就净赚100元。“一只所谓的‘放生鸟’往往是用20只鸟的命‘换来’的,因为捉捕中致残、受伤的鸟会惨遭扼杀,而在运输过程中,因窒息、少食而死亡的鸟更是数不胜数。”

放生不当成“杀生”

在肆意捕捉和盲目放生背后,很可能给当地的生态平衡带来破坏。

据报道,十余名北京游客曾到河北省兴隆县某村将买到的数千条蛇放生,在放生地引起人们恐慌,全村男劳力均放下农活加入“打蛇行动”。再比如,泰山上本没有松鼠,当地市民出于好心,将小商贩当宠物出售的松鼠买来放到泰山。在当地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这一物种渐渐泛滥成灾,造成当地农民核桃减产甚至绝产。“动物在捕捉和运输过程中都会出现伤害,并且一些野生动物被放生到新环境后,会因无法适应而死亡。”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专家吴跃峰教授表示。

据了解,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一百种外来生物中,中国就有50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11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更加剧了这一矛盾,所引发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和严重。“不科学的放生就是变相杀生”,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司监管处处长王维胜直言,这会危及其他的物种生存,危及生态平衡和安全。例如在武夷山九曲河流,放生了大量的巴西龟,由于外来物种的食物争夺力强于本土龟,使本土龟类种群萎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告诉记者:“原产于美洲的鳄龟会猎食任何小于自己的动物,如果被放生到本地野生环境中,将会严重影响本地水生生物的生存。”

让放生回归本意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表示,针对当前放生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应建立放生协作机制,在任何地方开展放生活动,都要接受环保、农业、林业、渔政、检疫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制止违规违法行为”。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工程师阮向东提出“科学放生”。在放生之前,应对被放生动物的习性、检疫情况,放生地的生态环境、食物链结构等进行必要的了解,需要时可向有关专家或机构寻求咨询和帮助,确保被放生动物的习性、数量、健康状况与放生环境相协调。合理规划放生的规模、次数和物种,努力避免放生动物对人类生命、生活或放生地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2014年,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曾发布《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倡议书》,呼吁广大信众践行佛教、道教慈悲护生的理念,遵守法律法规,以科学知识为指导,正信正行,合理放生,慈悲护生,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科学放生需要更完备的法律制度

近30年来,我国在保护森林、农业、河流、海洋、渔业、动植物资源,加强动植物检疫,阻止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既然有明确法律规定,放生乱象为何仍屡禁不止?

如一些法律工作者所言,以《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为例,虽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并不适用于个人放生,只适用于从国外或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野生动物进行驯养繁殖以及放生的行为;农业部2009年颁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尽管在第十条中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但对个人行善放生的专指性和约束性不强。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朝霞说:“制度好比‘人抓沙子’,太松了会漏,太紧了也会漏。《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放生单位应向省(区、市)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门槛过高,会加大执行难度。”她建议,应对放生程序进行修改,使制度尽量人性化。将‘门槛’降低到县(区、市)级。还应借鉴《环境影响评价法》,定期公布一批具有相关论证资质的科研机构名录,由放生单位自行选择科研机构进行评估,并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督和追究。“此外,还可发挥NGO和专家的力量,让他们参与指导,并关注放生后的跟踪监督和适时救助。”杨朝霞认为。

圆满放生:外来动物小龙虾放生3

《圆满放生》

请先阅读“3.4外来物种动物的放生”和“水生动物放生”部分。

3.4.3常见外来入侵动物介绍

(4)小龙虾:见图40。

图40:小龙虾

小龙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现在已遍布亚洲、欧洲、南美洲等各国,被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列入第二批批入侵外来物种名单。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整体颜色包括红色、红棕色、粉红色。背部是酱暗红色,两侧是粉红色,带有橘黄色或白色的斑点。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爪子是暗红色与黑色,有亮桔红色或微红色结节。幼虫和雌性的爪子的背景颜色可以是黑褐色。头顶尖长,经常有轻微刺或结节,结节通常具锋利的脊椎。

小龙虾因其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小龙虾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它们常剪断农作物,特别是稻作物,并可能与当地淡水螯虾物种发生竞争。由于大面积养殖扩散,其逃逸个体已形成严重生态威胁。

小龙虾逃逸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它们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筑穴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坏;由于螯虾食性很杂,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繁殖季节喜掘穴。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厘米左右,深度达60厘米到1.2米,故小龙虾可对水库和堰塘坝体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小龙虾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

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等,在河底也比较喜欢吃泥,并且喜欢吃已经死亡的小鱼或者其它水中生物。还有一种食物对于小龙虾很重要,这就是其机体虾青素。这是因为小龙虾的机体虾青素含量跟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是正相关,机体虾青素含量越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小龙虾自身无法产生虾青素,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用微藻类等获取到虾青素,并在体内不断积累产生超强抗氧化能力,有效增强其抵抗恶劣环境能力及繁殖能力。所以虾青素是小龙虾顽强生命力的保障,小龙虾在缺少这些含有虾青素微藻的环境中反倒难以生存。给人们小龙虾必须生活在肮脏环境中的认识错觉。

根据小龙虾的习性和生存特点,放生小龙虾可以选择独立的富含微藻类等小龙虾喜好食物的小型堰塘。它们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要选择周围较远距离内没有其它湿地、水田、暂时性水体或常年水体,没有其它可以逃逸的去处。

小龙虾可以暂时离开水生存,暂养和运输可以采用沥水容器,并注意保持其身体湿润。不要采用盛水容器注水暂养方式。

请参考“水生动物放生”部分有关介绍。

(待续)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