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巴中公园能放生吗现在能去吗

 2023-02-20 11:37  


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什么是真实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在修学佛法中菩萨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是什么?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够因为接触到善知识写的书籍而能够经由阅读思惟,乃至能够拣择的机会来熏习正法,进入佛法真实修证之门!所以在布施中以法布施最重要。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印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

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能够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布施却只能让人断除财物贪爱,而且仅止于欲界。同时法布施可以让人能够长养法身慧命,可是财布施却只能局限于欲界来长养资财,长养色身的健康乃至寿量。所以法布施是布施中最殊胜的,能够超越因为仅只是财布施局限在欲界的果报!所以经由财布施来含摄的法布施,是菩萨在住位所应该修学的。

财布施同时因为有了法布施,可以让想要真正修学佛法的人,能够远离错误知见的损害,以及恼害所生的恐怖。所以经由法布施又含摄了无畏施,所以这样的一个财布施所含摄的法布施、含摄的无畏施这个资粮福德,才有办法让菩萨修集满足七住位见道的福德资粮!因为这样子能够饶益有情的法身慧命,也能饶益自己的法身慧命!同时经由布施才能够对治贪、以及悭,所谓的贪就是指对名闻利养,对所谓财色名食睡,对五阴的我以及我所的贪!悭指的是对自己的身财,舍不得拿出来利益有情。在行持布施中,如果不能对治贪以及悭,那么就不能修持清净的戒行!因为会为了要贪爱与自己身财相应的名闻利养,而有时候会未悟言悟、未证言证,想要急于成为他人的善知识,想要急于成为法主,同时就引导他人也犯下了未悟言悟、未证言证的大妄语业,还以为自己是在修集福德,结果却是犯下严重的过失;这个是菩萨在行持布施中,所必要注意的内容。因为如果不能对治贪悭,不能真实饶益有情的法身慧命,以及饶益自己的法身慧命,那么就不能趣向真实波罗蜜多!因为波罗密多的意思就是解脱到彼岸。假如说布施是杂染了自己,与自己身财相应的贪以及悭,那么就是系缚于三界,就不能解脱,就不能有真实的波罗密多了。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 第27集 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 孙正德老师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相信稍微有接触佛法的人大约都知道,释迦世尊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娑婆,示现“八相成道”。祂出生的时候称为 悉达多太子,在成年之后就出家修道;祂先后跟两位仙人修学四禅八定,祂一学就能够证得,在证得之后就知道这个不是究竟之法,就把它舍弃了;之后,祂又跟外道修学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这样过了六年还是没有办法悟道,祂知道苦行也没有办法成就道业,所以也舍弃了;后来才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明心见性而成佛。这就是 世尊祂出家修道成佛的大略过程。

但是,我们再看看寺庙当中所供奉的诸大菩萨,除了 地藏王菩萨之外,譬如说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乃至 弥勒菩萨、维摩诘大士等,却都是现在家相的;祂们头戴天冠、身着宝衣、胸佩璎珞,身有种种的宝物庄严,和出家僧迥然不同。另外,在《华严经》中 善财大士五十三参的善知识当中,也只有五位是现出家相,其余则都是现在家相。那到底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才能够修学佛道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尊在经典当中是怎么开示的。

基本上,出家可以分为二种:第一种身出家,第二种心出家。所谓的身出家是,上别父母、下离妻子,剃除须发、着衣持钵,受比丘或者比丘尼戒,住于道场之中而离开了世俗之家,所以称为出世俗家;而心出家呢则指的是,修清净心而远离五欲的境界。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世尊有说:如果有人虽然身出家,现出家相,但是他的心中却仍然贪着欲染的境界而不肯放舍,像这样子的人不能够称他是真出家;但是,另外如果有净信男或者是净信女,虽然身住在俗家之中,但是只要发起了无上菩提心,以大慈悲来饶益一切的众生,像这样子来修行就可以称为是真出家。

因此,依于这样的定义,出家大约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身出家,心不出家;第二种,心出家,身不出家;第三种,身心都出家;第四种,身心都不出家。我们来解说一下:

第一种:“身出家,心不出家”。就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所提到的六群比丘,世尊曾经为恶性重大的六群比丘来说教诫法,而告诉他们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如果出家却不护持禁戒,反而贪着世间之乐,毁坏佛戒,失去了正见,进入了邪见之林,则会引导无量人一同堕入大深坑。像这样的比丘是不能称为出家的,而只是外表像似出家人,心却常在家,这样的人是没有出离俗家烦恼的,所以说他们是身出家,却心不出家的人。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心出家,可是身不出家”。这是说有些菩萨或者声闻人,已经有了佛法二乘菩提或者是大乘菩提的实证,虽然他身未出家,但是却有智慧能够远离世间法。譬如 世尊在这同一部经典当中,称赞 维摩诘菩萨摩诃萨说:“像维摩诘大菩萨这样子的白衣居士,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已经具备无量无边的功德,将会在来世的时候万行圆满,超过三界,证得大菩提。”祂并且说:“这样来修心即是真沙门,是真出家。”像 维摩诘大士这样子,就称为在家的出家人,也就是说,即使是身未出家的居士,只要依照真实佛法来修心,就可以称他是真比丘、真出家。这并不是依他表相上是否有剃发着染衣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的。

再来看第三种是“身心都出家”,譬如像 地藏王菩萨,或者是已经实证三乘菩提的出家众,都是这样。

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家”,指的就是一般的世间凡夫。

所以我们依 世尊的定义,出家与否并不是指表相上是否有剃除须发、着染衣的身出家为标准;而是以能够依着 佛陀的圣教,发无上菩提心,以大慈悲来饶益一切有情,并且修学三乘菩提成就佛道,作为真出家的标准。

但是,目前在台湾以及其他有表相佛法存在的地区,普遍都有偏邪错误的观念,认为:现比丘、比丘尼相的出家二众就代表住持三宝、表相三宝当中的僧宝,所以是远远高出在家二众的。所以,绝大多数身出家的法师就宣扬说:“出家修行才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甚至有某个佛门外道团体当中,有身出家的法师说:“在家人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不出家修行是无法成就佛道的。”

但是,佛陀对于僧宝的解说却不是这样子。例如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僧宝有三种:

第一种是“第一义僧”,就是所谓诸佛如来的无为法身。这个万法的根源呢,永远都是如法而住、无形无色、不可覩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祂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福田;但是,虽然贵为福田,祂们却是无所受取,祂们的诸功德法也是常不变异。因为这样子,所以名为第一义僧。

再来说第二种僧宝,指的就是三贤十地的贤圣菩萨,以及辟支佛、声闻四向四果等等,这些已经在三乘菩提上有实证的圣者。由 世尊的这段开示我们可以知道,若得见道入三贤十地,虽然现在家相,也名为菩萨,也名为僧,合名菩萨僧,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证得三乘菩提的缘故。

再来看第三种僧宝,称为“福田僧”,就是所谓比丘、比丘尼等。他们如果有受持禁戒,而且具有多闻智慧,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够给有情安隐快乐,所以可以称为第三种僧宝。

世尊又说:这三种僧宝,一切有情应当要如何归依呢?世尊说:当然是应该要归依万法根源的第一义谛如来藏这个无为僧宝。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是无为常住僧的缘故,而这个僧宝祂是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而可以自证之法;所以,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够灭除有情的一切苦,也祈愿有情都终将获得如是无漏的功德,在得到这个法后,就能够开演三乘佛法来度脱有情。

我们由上述 佛陀的圣教,就应当要将修学佛道的最重要目标放在如何实证第一义谛,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依于这个第一义谛如来藏,才有佛法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实证可说;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实证,也和是否身出家是没有绝对的关系的。

如果是声闻的解脱道的修行,身出家确实是比较容易达成的;因为当只有世俗谛的解脱智慧,但是还没有第一义谛的佛菩提智慧之前,直接远离世间五欲,是比较容易成就二乘解脱果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含经》当中所记载的,以出家比丘的修行记录比较多。而在二转法轮《般若经》的记载当中,菩萨道中的般若总相智的修学,大部分仍是以须菩提、舍利弗等大阿罗汉比丘僧为主。但是到了三转法轮地上菩萨修学道种智的过程当中呢,主角却大多是在家菩萨。

为什么菩萨到了初地以后,大多现在家相呢?这主要是为了想要断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的种子是最难断的,现行比较容易断;如果能够精进修行的话,一生就可以把烦恼的现行断尽;但是习气种子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断除清净,是要历经两大阿僧只劫才能够完全断尽。如果出家了能够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应该效法菩萨行,而不要执着僧衣;并且在出家以后,应当要以菩萨僧来自居,不以声闻僧自居,那么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我们应当要知道,诸地菩萨、等觉菩萨大多示现在家相,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都是因为往昔无量世以来,在出家学法、修法、证法之后,很容易名闻四方而广受世间人的恭敬,所以就很难修除对名闻以及恭敬的贪爱;为了要远离并且断尽对于名闻恭敬的贪爱,所以大菩萨常常会故意示现在家相,让自己一世一世下来,逐渐习惯于不受恭敬也没有大名声的默默无闻境界。要这样子,才能够让追求世间名声以及恭敬的习气种子渐渐消除甚至断除,这样子才能够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大菩萨常会故意舍离僧衣而现在家相来护持正法,但是却不受信众的供养,不受众生的恭敬,也不求名声广传。

而所谓示现在家相,也并非是因为不能够舍离贪慾、名闻、眷属、财富;而是因为亲证一切种智妙法的人,都需要在这样子的境界当中来修学、来实证。如果离开了世俗烦恼的境界,就很难发起一切种智的亲证因缘,那么就无法证得一切种智的妙法了。而且,这同时也是为了断除微细的习气种子,因为现在家相就会有许多的逆增上缘,所以可以很容易一地一地的来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

另外,现在到了末法时代,我们看到普遍的现象是,出家众有时候反而难有好好修学佛法的自由;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法事,有的忙着赶经忏,有的忙着招揽、招唿信众,有的则是忙着劝募,有的是忙着修建佛寺,师父所立的规矩、限制一大堆,所以常常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来努力修学。反而常常是在家众,比较能够依照自己的时间以及个人的特质,来选择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以及道场。尤其是如前面所说的,修行已经有相当层次的菩萨,大多会选择在家修行,因为这样更能够快速的修除习气,成就道种智。

我们应该要知道,《华严经》当中 善财大士五十三参,证悟的在家菩萨是远远多于出家菩萨的,而且地上菩萨以及等觉菩萨大多也都示现在家身。而且,现在末法时代的正法,也同样都在于在家菩萨数当中。如果说身出家的僧宝想要改变这个现状的话,那么就应当要奋发图强,努力提升出家僧团的证量,这才是比较正确的方式。

佛教未来的发展,是有赖于出家以及在家等四众来共同发展。如果单单寄望于出家众,很容易就会使得出家众偏向在个人崇拜上来用心,这样子很容易会让佛教全面走向常见化以及世俗化的。而如果能够使在家、出家两方面平衡发展的话,便可以由一方来导正走向歧路的另外一方,这样才能够让佛教的未来,有较为健康的生存以及弘传的空间。如果真能够这样,才是现今以及未来佛教四众弟子的福气啊!

所以,出家众应当要努力修除声闻僧的心态,更应当要努力奋发精进、求证正法,乃至于进而求证道种智来提升证量;才有能力荷担起 如来家业,才能使得目前出家僧宝在法义修证上的衰败现象得到改善,才能够使得出家僧团振衰起敝,回复僧宝的尊贵本质。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111集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正元老师开示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