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铜川寺放生池

 2023-03-27 18:07  


【九者,恒顺众生。】

这一愿就是回向众生。菩萨在九法界里面,十法界除佛法界之外,九法界,就如同《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也就是平常所讲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现身、说法都没有一定,都是随类化身,譬如佛菩萨到我们世间来示现,示现人身,虽示现人身,是什么样的身分也不一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也不一定全是示现出家身,示现在家身的也很多,他是随众生的心愿。说法也是如此。这就叫『恒顺』,恒是恒常,能够随顺一切众生。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学没有丝毫勉强,众生有什么样的愿望,佛一定能够帮助他、成全他,正是世间所谓成人之美。只要是善念,佛菩萨一定帮助、成就他;如果说恶业,那就不相应,就不会跟佛菩萨感应道交。但是人有恶念,往往他也能成就,谁帮的忙?不是佛菩萨帮忙,是魔王帮忙,魔势力也很大,福报也很大,他也有护法神。心地邪恶、不善,就跟魔起感应道交。我们晓得佛有光明,魔也有光明,佛光是金色的,魔的光也是金色的。不相同的地方就是佛光是柔软的,你接触到会非常欢喜,身心轻安;魔的光就像太阳光,剌眼睛,接触到之后你有恐惧、有畏惧的感触,不像佛光那么样的柔软。都有很大的光明。魔也是过去生中修积很多的福报,所以也不能够轻视他,他有大威德、有大势力。

「恒顺」这一愿,跟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孝」字是有密切的关系,孝就是讲顺,孝顺。由此可知,顺就是孝的实践,就是孝道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一切人事当中,要知道顺从,不要有自己的意思,你就成就了。要加一点自己意思在里面,就不是顺从,那是叫别人要顺从我,而不是我顺从别人。别人顺从我有什么好处?诸位要知道,增长我执。要不超越世间,这好像是好事,但是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大障碍。一切众生修行,为什么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就是有我执,破我执才能超越六道。但是一切众生对于我执是非常坚固的执着,很不容易打破。佛法里面教导真的是高尚的智慧,极其善巧方便帮助我们破我执。破我执,首先就要把成见放下,这是世间常讲的,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就是执着,坚固的执着,这个东西妨碍道业,不但妨碍证果,而且妨碍开智慧,我们常常讲开悟。人为什么不开悟?也就是有这个执着。甚至于连往生都被它障碍,这是在一切法门里面讲的易行道,易行道都不能成就,可见得我执是我们修行人的致命伤,不可以不知道。「恒顺众生」,你的心就清净了,你的心也平等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

说实在的,讲真实话,世间一切众生都是被命运所转,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有什么能力能改变因果?连诸佛菩萨都不能改变,诸佛菩萨随顺。我们起心动念想改变因果,无非是造业而已,实在讲不可能改变的。所以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会随顺,你就不会再想我要怎样怎样做,不会;一切随顺、一切听其自然,我自己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这就是佛菩萨。众生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就是样样要把自己意思放在里头,执着我见、我相,这是凡夫、这是烦恼。所以要懂得顺,随顺就没有障碍,不顺,障碍重重,你障碍别人,别人障碍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所以菩萨修行,菩萨,连阿罗汉都知道,他遇到逆境、遇到恶人他能随顺,恶人污辱他、伤害他,他也能忍受,为什么能忍受?因为他知道前因后果。那个恶人为什么要伤害我,他不伤害别人,这里头有因果的。总是我过去伤害他,今天他伤害我,一报还一报,所以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笔帐就到此地就结了、没了,不再有丝毫的怨恨心。起丝毫的怨恨心,你没有接受,将来你又再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才叫真正可怜。而且果报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残酷。所以,觉悟的人不再干这个事情,受再大的委屈也若无其事,也一笔勾消了。这是你真正在佛法里头觉悟了,了解事实真相。学佛的人纵然是遇到冤家债主,心里再怎么样怨恨,听了佛的教诲也一笔勾消,不再去算旧帐,这样才能得清净心。所以佛法的修学,《无量寿经》的标准非常之好,清净平等觉,我们修的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但是,若不能随顺众生,你就决定做不到,晓得随喜、恒顺的重要。

『众生』的意思也要搞清楚,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所以,此地这个众生不当作很多的人来讲,那你讲的这个意思太狭小了,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因此,众生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物质环境。我们今天居住、生活的环境很好,这也是果报,好的果报;我们居住的环境很恶劣,恶劣也是果报,都要随顺。由此可知,此地众生是包括了人、物,乃至于许多的事相都含摄在其中,范围非常的广大。这是回向众生。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三十一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31

安居第四日:关于“一念圆三世”念佛方法的实践问答

安居第四日(二):关于“一念圆三世”念佛方法的实践问答

(缘起:

安居第一日,慈师传授了“一天一念佛号”之口诀,这一念,圆满三世,真实抉择,无有退转。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人说:“我第一次做“一念”功课的时候很欢喜,一天都很清明,但第二天再去念,就又开始疑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我也祈祷将三业供养给阿弥陀佛了,然后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开心呢?”不知随同“网络安居”的同志们是否也实践了?是否也有问题?可以再此处提出来,共同来消除心结,得真实安乐住。)

慈师开示:

本是一次性抉择,“疑”在

第二次

,即重复它了,我们疑在

重复

上,你的潜意识会留下这个概念。因为你是用意识做的,不是用智观,意识是分别的,而顺性审观就会去除这个问题。

人生中每一个作为决定都是

未曾有

的,对此希望大家引起重视,我们的一切思维、言说、作为都是不重复的,往往厌倦就是我们重复的感知,或分别取舍的心识造成的。

对于“一念圆三世”的念佛方法,因为我们用识心惯了,我们作意把自己的身口意业供养给阿弥陀佛,然后顺下来念一声佛,实际是分别作意,但我们往往却感觉先作意后念一声佛比不加作意更安稳、圆满,我们分别惯了,但

实际不管作不作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圆满的

其实任何一念,究其本源都是圆满的

。因为一切法无自性,所以我们任何一个作为都是均衡等量的,都是不可得的、无来去的,但各有其作用力。我们往往执着这个作用力,把这个作用力认为是事实,这“一念圆三世”的念佛方法也是针对我们这个作意的事实来顺应我们的习惯而给我们的一个方法,是解放执着的方便罢了。一切都是未曾有的,这需要我们思维观察,把心静下来,在每个现缘中如实体验观察。还是不希望大家学什么道理,希望大家得到有用有益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身口意业的这样一个念佛的方法。

一切皆因缘生,我们用圆满知见时一切皆圆满,用分别心一切都是分别、差别相。所以这“一念”的方法无外乎是是我们的分别意识有一个休息、过渡的机会,过渡到无后有心的机会,若能随顺到无后有这个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生不灭这个法性,这个圆满见,或说究竟见,或说如来藏这个诸佛如来功德智亲证的善巧来审观这个世间,那一切都是圆满,没有什么可以计较,没有什么可以重复,没有什么可以迷失的,没有什么可以得到可以失去的,都是圆明自在的。

如果你说我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慢慢来演习这“一念”,但它不是重复的,你一定要观察到这一点,我们的任何念头都不会重复,哪怕你强制让它重复。如果了解了一切都不会重复,那我们劳作的心、杂念、取舍、妄想纷飞的状态就会休息下来,你那个贪着的心、不安的心、分别的心,就会真正地宁静下来,因为一切都是未曾有的,一切都是珍贵的,你再不会期盼什么了,期盼于设计一个美妙的未来,不需要了,因为你每一个当下就是最如实、最对称、最究竟的,也是最珍贵的。

我们人类的苦恼、烦躁、迷失都来自于不满

。对现下环境的不满,对自己作为的不满,对意识的不满,对果报的不满,这种不满给我们带来了烦躁,带来了对未来的某种渴望,对过去的怨恨与谴责,或者迷茫的纠缠。

我们任何一念佛,就是不加上三业供养的作意,它的利益是同等的,

但是我们没有这种作意,凡夫就会失心,或者说心意茫然,进入一种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不知道它的作用了,我们用这三世圆满一念的作意,使自己的失心得到一个安抚罢了,实际是一个自我安慰的修行。这个修行使我们渐渐能明白我们的心是自主的,是自作自受的,要了解“心作心是”就从这一念了解最为方便。

每一念都有对称的结果,但这一念和结果是同等的,是没有前后的,只是我们把它设计了一个前后、时间、空间,这就是所谓的众生世界,我们生活在其中,因为这是我们的意识需要。所以人在失心状态下用这个方法,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你若了解了“心作心是”,你可以不去作这个意,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足够了。但往往我们的心智所依产生的所依力对我们凡夫来说很重要,所以说我们要熏修,虽然明白了很多道理,你还要从基础的这个作意的角度去熏修,为什么呢?我们大家需要。

实际你在这个地方不足,就是需要,那我们用这种方法,不用重复的心理,用顺性的心理,用第一次的心理,容易抉择,虽然是不断的抉择。就如我们都知道饮食使我们避开饑饿之苦,但吃饭这个事情一天要做几次,今天做完了明天还要做。很多人说“念佛念一声就够了,为什么明天还要念呢” ?我说“为什么你明天还要吃饭呢”?第二天又饿了对不对?我们这种

意识的变化的需要

,虽然知道吃饭会饱肚子,但你还要一次一次地去做,因为有一次一次的需要。同样,对“一念三世圆满”,你一次一次地需要,你也要一次一次地去念。哪一次我们超越了欲界的粗重了,你得到了色界、无色界的善巧了,你就不再重复这个填肚子了,禅乐为食那就简单了。

只要我们在现状中不能自拔,我们就需要重复着吃饭,虽然知道吃饭可以避开饑饿之苦。那我们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我们的心地圆满,使我们清净安住,使我们自然具足,这我们知道,但随着时间的变异,你又开始不知道了,你感觉有开始亏欠了,那你还要继续进行这样的念佛,来象我们吃饭一样重复,这是很普通的一个休息的过程,或说生命的过程。

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修行呢?实际大家无意识地在修行,此一生的大梦当我们舍报那一刻,一撒手就醒梦了,那就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是你想象不到的梦醒的状态,非常轻快、灵敏,犹如再造,新生开始了。这一念不过是醒着与睡着的一念,我们都有五障——这就是我们的昏睡,你认为这一切都正常,但你不知道这是在梦中,你患得患失也好,种种取舍也好,种种作为,但毕竟有醒来那一天。那时你会付之一笑,说“我在梦中那么挣扎干什么呢”?没有醒的时候,你认为这一切这么真实,你不会有如梦如幻的感知,深深埋在梦境中。

如果了解了这一切都是未曾有,你有醒梦的机会

。因为你不重复了,不重复就不患得患失了,不患得患失你心里就有轻安、心理空间就广大,渐渐也就会产生心理的自在力,不再被得失大小善恶人我等等纠缠、负累。诸位善知识,善思维这一点。

善业是增长清明、觉悟的果报,而恶业会闭塞觉悟的机会,使机会越来越少,果报越来越沉重,所以智者让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三世圆满的这一念,是一个清明、广大的念

。往往我们认为动个念头算什么呢?绝对不是这样的。我们就用这样一念来鼓励自己念佛,那本身的、当下的喜悦是不可思议的,未来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意业令生命相续,,我们意识积攒的东西在导引着我们所有的作为,那我们这“一念“,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所以,不要怕重复地做,哪怕你认为是重复的,你的意业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它给我们必然展示出一种光明的未来,使我们能清晰、清明、安乐起来,远离自我迷失。恶业是一种自我迷失、自我挣扎、自我伤害,往往我们不太清楚,或说不能考究到未来的果报,只在乎自己先去的习惯,以及习惯满足剎那间所谓的安逸,所以制造了很多更加沉重的恶业,实际无疑是对现下和未来的残害。

我们这样公正地对自己的思维、言说、行为做一个评判,那我们这一念,自己完全可以把握它,你用圆念它自然圆成,你用分别念,起码有善念,那你醒来、觉悟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我们念佛利益不可思议,不要怕多,但力求真实与相应。

我们人生的主动权完全在我们每一个生命的独立意识中,佛菩萨又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但你要缘他,要有放弃自我执着的这样一个觉悟的作用,要不然就如大日轮出于晴空但盲人不见,我们的固执就象盲人一样,会闭塞我们的清净眼目,让我们见不到光明世界。

对这一点,我们每一个有情真是要从心地对自己负起责任,要如理思维,在如理思维的心地下我们去言说、行为,那我们人生逐渐就会走向觉悟,走向圆满,乃至说真正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势在之必然!

所以,关于“一念圆三世“这个修法,若顺性观察,一切都是未曾有;若是世俗的分别心,你认为自己是在重复地修这个法,那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希望善知识善思维善观察!

就如吃饭一样,修行亦复如是,虽然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还需要不断去熏修实践,这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法身慧命的支撑。

慧命的养育是很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对色身的养育、爱护,但对法身慧命的认知和养育方式往往不够。得当的方法、恰当的人生的意识、作为,那就是我们法身慧命的养育。

实际我们现在念佛,

阿弥陀佛来补偿我们的一切不足

,而我们自己来补偿自己的不足往往是不成立的,或者说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自身所做的功德在成佛这个路上是微乎其微的。阿弥陀佛建超世愿,为大施主,予一切众生得究竟安乐——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布施。所以我们法身慧命的养育通过念佛、忆佛而成熟,这是最直快的、了义的方法。我们应庆幸遇到这样一个法门!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