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达州达州达州放生群在哪里

 2023-04-03 09:39  


  "刮痧" 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所揭示的中西文化差异令不少人沉思不已,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什么是刮痧吗?

  刮痧原理

  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很多,过去民间有用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这些工具,使用既不卫生,也不便于消毒,现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专门的刮痧板,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医药商店有售。

  刮痧的适应症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的过程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 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八十入灭,始自寂场,终至鹤林,其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结集为三藏十二部圣典。佛陀说法都是对机施教、应病与药的,因为众生的根器(个性)千差万别,所以如来的说法也就不能一致,所谓时有先后,教有权实。而经典中,大小、权实、顿渐、偏圆之理各各互陈,如果不经过系统研究和整理,而后按照教义分门别类地加以判释,怎能知道每部经所处的地位,所诠的教义究竟是顿是渐,或权或实呢?那就难免要混滥经旨了。

智者大师灵山亲承,大苏妙悟,特具手眼,以五时八教把如来一代圣教,有条不紊地判释得昭如日月、罄无不尽。所谓五时八教,就是佛陀教化众生的一大纲领与顺序,也就是说,如来一代教化众生其调整机宜的次第,在时间方面分为五时,在教法方面分为八教。这种分判使后世学者易于深入如来正法眼藏,其宏功虽历万世而不能磨灭的。而这五时八教也就成为了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宗的特色。

今日恭逢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五时八教中五时的内容,看看智者大师是如何理解释尊四十九年说法的先后次第的。

所谓五时,就是佛成道后于四十九年中应机说法的先后,总共分为五个时期,且有通五时和别五时两种不同:别五时是明说法时期从一至五,次第随宜,各时所说教义,其顿渐权实历然不紊;通五时则是明如来教化众生随时应机而施教,不限年月,不依次第。而通五时其实又以别五时为基础,因此我们着重介绍别五时的含义。

1

华严时

华严的含义,是以万行因华,庄严一乘果德。世尊初成道时,为畅演一真法界妙理,现千丈卢舍那身,为大机菩萨说自证法门,谈华藏境界。可惜一类钝根的小乘们都不领解,如聋若瞆,“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徒负如来一片婆心。因此,直谈大乘圆顿法门,令其顿超直入,专被大乘利根菩萨机者,是为华严时。

2

阿含时

阿含译为无比法,谓世间一切诸法无可与比者。阿含时又名鹿苑时,从所说之经立名则称为阿含时,从所说之处立名则称为鹿苑时(因为说阿含经最初在鹿苑故)。说华严后的十二年中,佛为引诱一类小机,说了四阿含经(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四部阿含经专谈小乘法门,特被钝根众生。因为华严会上小机不契大教,所以如来隐大现小,为实施权,先于鹿苑为五比丘等说四谛、十二因缘,继而游历十六大国说诸小乘法门,以及九部修多罗(十二部中除去方广、授记和无问自说三部,是为小乘之九部)。要之,专谈小乘教义,独被一类钝根众生,令其由小转大,超凡入圣,是为阿含时。

3

方等时

方等为一切大乘经之通称。方是方广,等为均等,谓广说大小乘教,使其均等受益。又等即平等,倡导大乘真俗平等之理。说阿含后的八年中间,佛为普应群机,说维摩诘经、思益经、解深密经、金光明经、大集经等,赞扬大乘,弹诃小乘。虽说方等融谈四教(藏、通、别、圆),实则意在倡导大乘法门,策进小机。因为小乘人得小为足,不肯进求上乘,所以如来于方等会上借维摩等诸大士互相酬唱,极力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令其耻小慕大,回向上乘。所以,偏圆并陈,权实兼施,以引小入大为目的,是为方等时。

4

般若时

说方等后的二十二年中间,佛为荡空破执,于四处十六会说诸部般若(有十类八部之别,大般若共六百卷),开示真空实相,真俗圆融之理。诸小乘人因经过方等会上的种种弹斥,虽则心慕大乘,而情执未销,故见未亡,不敢直下承当,对于净佛国土,没有好乐之心,于是如来特以般若而淘汰之。总之,破妄显真,即色明空,令其扫除余执,融通转教,趋进中道实相之门,为法华会上授记作佛之本,是为般若时。

5

法华涅槃时

说般若后,于七年间佛见众生根基已经成熟,为开权显实(开除权小之执,显示圆实之理),说法华经七卷,淳谈圆满法门,开示一乘因果。说法华后三个月于佛将临涅槃的前一昼夜,为收拾群机,说涅槃经二卷,重示常住佛性。因为涅槃与法华皆明大乘究竟成佛之理,故合为一时。

法华乃如来四十年来最后之极谈,由前弹斥(方等时),融会(般若时),至此机已纯熟,犹如长子堪承家业,太子当绍王位,于是在灵山会上直下开示佛之知见,二乘至此各蒙授记作佛。因此,法华为开权显实,会权归实之究竟一乘教(会三乘之权,归一乘之实),所谓“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是为法华时。

涅槃为如来最后之顾嘱,是具谈四教,但这里有二种不同:一、追说四教,如来恐怕法华会上有漏落之机,未预圆妙之旨,所以追说涅槃经以收拾之,使其同归一乘之实,同时也是为末代钝根众生重施方便,故云追说。二、追泯四教,泯者,灭也,除也。谓虽追说前四时所说教义,然而随说随除,故云追泯。总之,重施教法,收拾余机,追说以为实施权,追泯以废权立实,是为涅槃时。直到此时,如来大事至此才算完毕,出世本怀于兹始畅。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