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晋中放生功德回向文 爱心的放生

 2022-10-31 11:16  


1、救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大悲心救护遭受毒打、捆绑、拘禁,即将被杀戮之一切众生,得手指和脚指纤长可爱之相。
2、护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大勇猛心,饶益一切有情活命顺缘,得足跟宽广相」。
3、放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远离杀生之一切过失,得身体洪直相」。
4、《普贤行顾品》云:「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功愿」。
5、《优婆塞经》云:「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短命,财物俄减,眷属分离,横罹其殃,舍此身已,当堕地狱」。
6、《婆沙论》上说:「能一天一夜持放生的戒律,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的灾劫」。
7、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长养慈心勿伤物命,竟此一念可为仁圣。
8、「履行仁慈,晋中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所在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9、悲心出资买命放生救渡即将被人类宰杀吞食畜道众生予以放生,所得福德深广无量,能消解病业疾苦、无名因果病痛、累世冤亲债主牵缠、各种身染恶疾速得痊愈。
10、「杀生食肉犯了五罪心—残忍心、自私心、杀害心、贪昧心、欺弱心;戒杀斋素增长五善心—同情心、怜悯心、爱护心、慈悲心、平等心。」
故曰:「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于戒杀放生。」
11、放生可以圆满人天七德。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
「种姓高贵、形色端严、晋中、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和智能广大。」
12、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地藏十轮经》云:
「设便能戒诸杀生,诸众恭敬成无上,恒时无病晋中命,安乐畅适无损害,
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13、佛经云:
「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晋中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晋中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
一切有漏善法中,没有比放生功德大的。
14、放生六度具足:
一.布施。有三种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放生时,得令众生从死亡被杀害的怖畏解脱,故为无畏施。
二.持戒。意即不害众生:放生非但不害,并且救渡罪苦众生,故亦具备了持戒的意义。
三.忍辱。意即为法苦行: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放生,亦是行忍辱。
四.精进。意即为法努力:我们积极戮力放生即是为法努力。
五.禅定。意即心不散乱:我们一心一意对众生具有慈悲心,虔心放生禅定即在其中。
六.智能。愚心不信因果,不知放生积累功德,杀生造业的道理。
放生的人知道生命珍贵的价值,爱惜尊重众生生命而行放生,此即智能的展现。
15、放生亦为往生净土的主因。
《放生功德论》云:
「若欲善趣之乐,放生能得人天福报;若欲自得寂灭,放生即得声闻罗汉果;
若以菩提心所摄,放生则成佛果之因;若愿上师住世,放生即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
若欲自己晋中,放生成为殊胜晋中法,此有无等之功德。」
《中阴救言论》云:
「今生放生,到中阴时,其所放之众生会来到面前为你接引道路,而往生自已所欲的净土;若杀生,则其所杀之众生,彼时会显现为极为愤恨,而致使自己被强力引入地狱中。」

戒学之重要性之一中国佛教放生网_放生仪规放生感应放生功德放生心得放生愈病-云端佛学

佛教的解脱方法──戒定慧三学

佛教的宗派很多,有时各自的观点甚至差别互异。但戒、定、慧三学则是各宗公认的解脱之方法。正如道安法师说:“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斯三者入道之门户,泥洹之要关也。"如我们以上所分析,以往在众多的修道者中,有的重于从知识寻求解脱,有的重于从好的行为求解脱,有的强调去有静坐才能获得解脱,有的认为虔诚地信仰大梵天就能获解脱,有的通过祭祀取得大梵天的欢心就能获得解脱。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佛陀在众多的解脱方法中,用智慧观照,第一次提出通过戒定慧三学才能获得解脱。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惜随著佛教的发展,对此三学就有了偏重,不是薄此就是厚彼,而失掉了修道的真正意义,甚至于有水火不相容之倾向。这真是佛教的不幸。本讲座从如下三方面论述如何正确认识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三学一体,不可偏废


非常可惜的是,随著时间的流逝,不少人因对戒定慧三学的内在连系认识不足,在修学时,颇有偏废之嫌。譬喻说禅宗门下有些人偏面理解“不立文字”的含意,否定听经学教的重要性;律宗门庭也有人偏面强调学戒,而忽视了坐禅的作用;教下门庭又偏重于佛教教理的研究,其结果是大师级的人物出了不少,而开悟证果者稀若晨星。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做到戒定慧三学并重,而是只偏面强调一方面,所以成功的人很少。其实,佛陀早就告诉我们,只修三学中的某一学,是不能引导人开悟的。所以今天我们再一次强调戒定慧三学并重,不可偏废,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持戒不修定慧--可惜

只修戒,不修定慧,可惜。一方面,持戒的人只能得人天福报,不能证涅?。犹如在沙滩上要建筑五十层高的楼房,花费了很大的财力和物力去打下好的基础,然后便中断建筑上面的房子,实在是可惜又浪费;另一方面,若持戒不修慧,危险。因为若无智慧之观照,就不可能区分我们所持的戒是否正确。若持邪戒,不但无益于悟证,反而会离正道越来越远。佛陀时代,持邪戒的外道特别多。例如,早晨起床拜六方、学牛吃草、夏天正午在太阳下曝晒、冬天在水中浸泡、以及今天的持咒发财等等都属于持邪戒,不但无所得,而且会越走越偏离正道,有百害而无一益。


修定不持戒--受害


若要获得晋中,必须严持净戒,因为只有严持净戒,我们的身心才会晋中平静,我们才能静下心来习定。所以,戒又成为定的胜因。《遗教经》上说:“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发慧。"从这句话来看,因戒生定,由定发慧,慧即由持戒而生,这可谓是戒定慧三学的圆融连环作用。

只修慧不修戒定,有没有这个可能?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戒定,就无法产生智慧。所以若有人只想修慧而不修戒定,是非常可笑之事。当然我们经常听说某人人品很差,专做坏事,但智商很高,又怎么解释?其实若无戒定为基础,就不可能产生智慧,只有小聪明,若又无戒来约束他,就有可能很残忍,造成很大的伤害。希特勒的智商应该超过常人,但因缺少智慧与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千百万人无家可归,令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丧生。


戒定慧三学各有其特殊的功用


因同是一心理上所发生之作用,全视其所对之境而异。故有为戒学之所能,而定学慧学无可致力者;定慧之视于戒学亦然。行事钞云:“若望断惑证真,则慧为胜,戒但止业,定唯摄散;若约修行次第,必戒为始,禅定智慧因之而生。"


三学相互依赖


先以持戒破除过以定等除余细过以智慧去除诸过


因戒生定


由此可见,戒为修定之前提条件。因戒生定,由定发慧,乃为一切佛法修行所必须依止的方法与次第,而戒为学佛进道之第一步。因为戒粗显而易于受持,以为定慧二学之阶渐。故学佛必须持戒,才能在佛法中有所增进。故璎珞本业经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由定发慧


如同更深人静时,点一支蜡烛,风越小,烛越稳定而明亮,照明能力越远。同样,

分享到: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