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广安代放生

 2022-11-21 23:05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关于2017年继续开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全国佛教场所燃香、放生活动,共创和谐生态环境,维护佛教场所的文明、安全、环保和秩序。

《通知》指出,燃香礼佛的意义,在于通过以恭敬心、清净心点燃三支香的方式,传递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供养。但部分信众以多烧香、烧头香、高香、大香来表达对佛、菩萨的虔诚恭敬,祈求更多福报;部分制香、售香企业和个人,以及部分旅游企业和导游为牟取利益,也推波助澜。这种敬香方式不仅污染空气、污染环境,破坏文物、影响健康,而且由“香火利益链”引起的过度商业化,损害了佛教清净庄严的形象。同样,放生、护生的真义在于践行佛陀“慈悲利生”的理念,要爱护每一个生灵的生命和慧命;放生的发心在于慈悲,爱护生灵的同时,也是在养护自己的慈悲心。但是,由于对佛法领悟得不透彻,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正确的认识,使得放生、护生出现一些不如法的行为,没有达到解救众生、服务社会、提升自我、摄受人心的目的。

《通知》要求各地佛教协会要高度重视,提高对做好此项工作的认识,尽职尽责,抓好落实。对于春节敬香旺季和高峰时段,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前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敬香点现场指导。严禁以任何名义和借口诱导香客烧高香、撞头钟。全国重点寺院和创建和谐寺院的先进集体要率先垂范,发挥面向信众、联系信众的优势,利用讲经弘法、制作宣传品等方式,向信众宣讲文明敬香、合理放生,有条件的寺院还可制作醒目的标志牌、宣传栏,以信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引导。各地要以寺院为重点,规范敬香地点、敬香数量、敬香规格和敬香形式,倡导信教群众和敬香游客选用符合安全、环保规格要求的香类产品,树立文明敬香风气。放生活动要符合环境部门的规定,普及正确的护生观念,提倡日常护生、随缘放生,观察因缘、智慧护生。放生活动要在寺院和法师的监督和参与下进行,深入理解慈悲护生的真正含义,共同推进合理放生新风尚。(本报综合)

武汉归元寺:加强交通管制倡导文明敬香

19日,湖北武汉汉阳区召开2017年春节期间归元寺文明敬香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寺庙周边相关管制信息。

据悉,归元寺春节期间敬香时间为1月28日(正月初一)至2月11日(正月十五),每日开放时间为6:00至18:00,夜间寺院不开放,禁止夜间入寺敬香。同时,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17年春节期间加强归元寺周边部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按照归元寺文明敬香活动安全管理办公室相关规定,禁止在寺院外及周边道路上焚烧香蜡,对违规烧香损毁公共设施的,有关部门将依法处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对违规燃放者将依法处理。严禁将高香、捆香、黄纸、蜡烛、天灯、氢气球等危险物品带入寺内,以免引发危险。并提醒游客、香客按分流指示牌入寺,到指定区域敬香。

北京广济寺:助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2017年春节将至,鲜花绿植装点的北京广济寺为信众、游客免费结缘春联,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自2016年4月1日起,北京广济寺为广大信众、游客提供免费环保香,明确禁止外香入寺,从根源上杜绝“烧高香”、“烧粗香”、“烧劣质香”等乱象。文明敬香活动实行近一年来,得到了广大善信的理解和支持,整个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了预期效果。寺院空气清新,安全隐患减少,全年无一起安全事故,给广大信众和香客提供了一个安全祥和的敬香礼佛环境。

一年来,广济寺的各位法师及义工不断向信众宣传“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的意义,引导信众以“三炷清香”或“一炷心香”敬神礼佛,倡导鲜花水果供佛等绿色环保的礼敬方式。前来烧香拜佛的信众、香客纷纷表示,北京近年来经常雾霾笼罩,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鲜花礼佛、心香礼佛、环保香礼佛等方式不仅改善了寺庙的空气质量,创造了清净庄严的弘法道场,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各种危害。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济寺住持演觉法师表示,为响应《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工作的通知》精神及中国佛教协会关于《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的倡议》,广济寺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直属寺院,积极带头做好文明敬香相关工作。一年来,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营造了活动有序、管理规范、安全整洁、生态环保的寺院环境,树立了佛教界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也对寺内珍贵的文物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

鸡年春节临近,演觉法师再次向广大善信发出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的倡议,以各类公告、微信和文明敬香宣传员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佛理念,祝愿广大善信度过一个祥和欢乐、吉祥平安的春节。

印光大师:放生亦不可乱放

如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看印光大师全集链接
(请您将此内容推荐给志同道合的学佛同修——功德无量)

印光大师开示:放生亦不可乱放



放生

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于此各日放,则便不肯特为买放矣。光虽为人如此说,究亦只成空谈。生亦不可乱放。放之于江、则无不可。放之于池、凡害鱼之鱼、亦放其中、是放贼于人民之聚处、则群鱼皆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基于放生、略为举行、以期人各体会放之之意而已。若尽量放、而设法未能合法、则亦只功过不相掩耳。放生之举、事虽为生、意实为人。人若止杀、则固用不着此种作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设此举、久而久之、将举菲洲之野蛮行为、遍行于世。可不预为设法、令彼嗜杀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诫乎。放生者,但以不忍杀生为念、不能计及彼之食生物与否。鱼多食小鱼、及小水虫。若如所谓、则放一大鱼必日杀无数小鱼,水虫。则放一以杀多、是放之功少过多也。然穿上蛇獭、究无几何。即不能尽生物皆买放、则似宜从缓、庶免闲议。放生以至诚为彼念佛持咒为本。所有仪式、亦不过表示法相而已。如有其人。固宜按仪式行、否则但竭诚念佛即已。又凡生欲放、若夏日当宜速行。倘泥于等齐按仪式作法、或至久经时刻、有碍生命。居士放生宜从省略。若真诚无伪僭之心、即按仪式行、亦非绝不可行。若妄效僧仪、则成我慢矣。法固圆融、当善用心。
--------------------------------------------------------------------------------

买物放生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
--------------------------------------------------------------------------------

放生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

放生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放之长江,亦难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不至身受杀戮,故作此无理之理,以显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为鱼,及诸生命,当受杀时,断断不肯起此种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别无他种救亦恐或后来又被别物所食,别人所得,唯愿甘心受戮,免致后复遭殃等想。果能当此时,作此想念,尚不足为训。况万万不能当此时作此想念,而于无关痛痒时,作此阻人善念,启人杀机之语。其人来生,若不自受其报,则日月当东行,天地当易位矣,言可妄发乎。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可不至长受冻饿矣。又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则为甚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抢劫一空,后来不至再被抢劫之为愈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续编卷上复愚僧居士书)
--------------------------------------------------------------------------------

杀生不异杀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纲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恶修善,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断尽烦惑,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信一切六道众生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极力劝导,互相维持于同类,决无相争相杀之之恶作。必定要戒杀护生,大设方便于异类,决无食彼益我之惨心。人由不知自己,与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杀人盈城盈野以相争,与杀彼之身,以期悦我之口腹也。世人杀生习以为常,大小事体,皆须行杀。祭神祀祖,养亲待客,无肉则不能为礼。以极苦极惨之事加诸物,用表我之诚垦孝敬。在迷情边论,则尚有可取。在实际上论,则大为可怜也。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杀。佛于诸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以大悲,现诸异类。供人杀食。即杀之后,现诸异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现,冀弭杀劫,以安众生。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载藉所记。何能备述。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即杀之后,方知是坲。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性,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历观史藉,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倍焉。人若知此,断不肯以一时之小快愉,致永受大祸害于无穷也。
--------------------------------------------------------------------------------

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俗情而行,又复谆谆于仁民爱物之道。推圣人爱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诚孝恭敬之非义也。夫表我诚孝恭敬,当以极慈祥清净之物方可。何可以猪、羊、鸡、鸭、鱼、虾、等极秽污之物,又复活活杀死。此等诸物死时,其惨痛怨恨,难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杀彼诸物,表我诚敬乎。试思此之诚敬,为顺理之诚敬乎,抑悖德之诚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栗,今求屠刽之肉,是焉得为诚敬乎。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祗,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歆飨之乎。盖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于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于祖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残酷之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非诚敬也。而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而加杀害乎。梵纲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入楞严经,断食肉品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杀之而食。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故杀彼之身,充我之复,以为理所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父母、兄弟、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谓天地神祗飨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奉亲、待客,何异杀过去祖宗、父母、宾客,奉现在祖宗、父母、宾客,又令祖宗、父母、宾客,永劫常受杀报乎。且勿谓人畜轮回,渺茫难稽,史鉴所载,多难胜数。即就近见闻,亦复不少。固当深信,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不造杀因,自无杀报。畏果,则徒劳畏惧,了无所益。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