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七台河代放生

 2022-11-26 04:31  


放生可改命,定数可回!

宋时张奎,钱塘人,小时候到溪边捕鱼剖之,不小心误伤指头,心中乃悟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将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放生。后梦一人赠以大鱼,乃生一子,登进士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孙贤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明朝吴文英平生好劝人放生为善,日久每今人厌烦。朋友讥之曰;‘你劝人为善;究竟善在于别人,又不在于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厌’。后来听雪禅师告之曰:‘我闻经中说一人劝一人,作福两平分’。于是吴文英劝人更加卖力,终其一生,没有灾厄坎坷之忧。大凡前世或少时杀业过重之人,不走痴呆多灾,就走劳碌多苦,所以有些虔诚修道者,虽力加修行,仍遭横事多来忤身,可多放生消罪业,若走无钱放生,亦可劝人放生,所得功德亦走相同。

袁柳庄善于观人相貌,判断吉凶祸福,非常灵验。朝廷某官,携带一幼子来求相命,袁柳庄仔细观察,判断小孩,决定夭折,某官为甚为忧虑。

后来遇见一位道人,对某官说:“大人何必忧虑?世间惟有广作阴德,可以挽回定数,但作阴德的机缘也不易得不如放生,因为放生,随时地皆可去作。”于是某官,便立愿放生。力行数年,又遇道人说:“如此作法,善业不广,尚不足以改造命运。”某官后听后,更尽力救放物命,只要有益于生灵的种种善举,无不捐款推广流通,由此保救物命,不可计数。后来其子,竟然平安无恙,袁柳庄得知,也感到惊奇,因此晚年相命,每劝人行善,得以改造命数。

按:自古以来,由于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因为能施于物命,获得生全者,上天必以赐以寿命,这是自然的道理。不仅如此,倘若人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已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也能戒杀放生,便能求子得子,求富贵得富贵,推及而说,凡有所求,无不如愿以偿,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吉神佑之,福禄随之。”也如文昌帝君阴骘文所说的“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放生连接婚姻因缘的秘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给出去什么越多,得到什么越多。给出去钱多,得到钱多,给出去生命存活机会越多,得到生命时间越多。

以鱼作比喻,有些男人说这辆车是我“老婆”,这个手机是我老婆,当然这是比喻,形容这件事物对他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将“水”比喻成鱼的老婆,水对鱼的重要性非常明显,有个成语怎么说的“如鱼得水”那就是说鱼有了水,得大自由自在。

那么这鱼在超市在菜场,它不可能自己长脚走到附近的江河,也不可能长出翅膀自己飞到附近的大自然中。这时就需要一个放生者,将它赎回生命存活剩余时间,然后使用容器如塑料袋等,借助放生者步行车行等,运抵附近的大自然江河湖海。

那么这个放生者就是将鱼与水(老婆)连接了起来。其实就是将鱼放归适合它生活的,相对安全的大自然。我们说无相布施,无众生相,我们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将鱼搬运到大自然中。将两者连接起来。当然你也可以说超市里也有水,但是超市对鱼来说不是安全的地方,离开超市才是鱼的出路,鱼在超市不会存活太久。

搬运的越多,连接的生命线越多。这个生命线有多种含义,大家自己思考。

你帮众生连接的越多,自然别人也会帮你连接的越多。有些人一年也没有几个人帮他牵线搭桥,有些人很多人说媒,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相亲也不一定就成功但至少还有机会相亲。坐在家里等人介绍是等不及的,积极的去帮众生连接生命线,帮你连红线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其实婚姻也是一种生命线,为什么?因为结婚后自然要生子开枝散叶,婚姻线也是生命线。

另外注意一点:连接者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众生。灰姑娘与王子就是靠水晶鞋,这段姻缘才连接成功的。这个故事也有很多暗示,水晶鞋代表纯洁透明,说明这段婚姻非常好。那么你再观察婚姻因缘不好的人,鞋是怎么样的状态就明白了,所以每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出门前检查一下自己的鞋子是否有灰尘,要保持鞋子整洁。

放生一定要因物因地因时慎重进行----本性法师

本性法师:放生是一种美德,放生就是护生,放生是佛教徒实践佛陀“众生平等”慈悲观念的体现。佛教徒受持三皈、五戒就要尽形寿“不杀生”,即永远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那么,如何来护生呢?是不是放生就一定是护生呢?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人与动物,皆有佛性、皆为平等。因此,救鸟一命或救鱼一命也胜造七级浮屠。浩瀚的佛经,也论证了这一点。放生,功德无量啊!因此,佛教徒多乐于放生,非佛教徒也乐于放生。本来,这是一件大好事、大善事。

既尊重生命、发扬慈悲精神,又保护生态、弘扬环保理念。可是,不知为什么,于今日,放生的实践,虽功颇多,但过亦不少,使佛教界引为憾事。

我不止一次看到,前面刚放生,后面就有人去抓了。抓者非放生者,他是抓去再卖还是煮了吃?我也不只一次看到,要被放生的鱼,被闷在桶里,等着放生,一部分已经死了。我曾到福州花鸟市场,东走西逛,鸟虫鱼龟的买卖颇兴,问经营者原因,说是放生者多了,有市场需求。听了,我心直往下沉。这不就意味着:因为放生,所以诱发了猎捕。那么说来,这放生不等于是变相的杀生吗?据向专家了解,鸟鱼等有自己适应的生存环境,一旦环境改变太大,便无法生存。我们把鸟鱼抓来买来,茫然地投放到一种未必是它适应的新环境中,便会导致他的死亡。有的放生场所,各类鱼种混居一处,产生大吃小的现象。

尤其是,与人类一样,鸟鱼类等也都携带有病毒细菌。原来,他们居于深山深潭,于它们自己的领地,人类较少前往。而现在,它们与我们人类接近了接触了,带给人类病毒的隐患就加大,人类因此传染得病的几率就增多。

这真让我们为难。不放生,被抓捕的鸟鱼不是死定了吗?放生了,必诱发更多的抓捕行为发生,乃至其它的弊端产生。这就提醒我们,放生,一定要因物因地因时地慎重进行,否则,不是放生,乃放死也。

佛法告诉我们,鸟类虫鱼的生命是要拯救保护。但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更要拯救保护。如果我们能把拯救鸟类虫鱼的行为与精神同时扩展到拯救保护人类上,致力于人类困难的救助,我想,这是更大范围更大意义的放生。同时,也却除了放生鸟类虫鱼产生弊端的根源,实乃一举二得,何乐而不更着力地为之呢?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