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黔南积福积慧放生群怎么加

 2022-12-03 05:24  


中国人经常讲五福临门,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即自古以来人追求的一种幸福的愿望、也是人期待的福报。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无疾而终,甚至有人能预知自己死期,安然等待。一般指的是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现在,长寿的人很少,做到无疾而终成了遥不可及。很多人都是在ICU病房插满了管子带着恐惧、痛苦地度过最后的余生。很多人问,癌症为什么越来越多?奇怪的病怎么不断涌现?疾病的痛苦和其它各种痛苦都是一种折射,一种表现。

除了各种违背自然的生活作息和生活方式外,缺少了修身养德是很重要的原因,才会出现人与人之间不和谐、家庭不和谐,商人无诚信,空气环境差等等。付出的少,索取的多。如果一个人眼中都看不到别人的好、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错,是很难做到正信正念、感恩图报,兄弟友爱、家庭和睦的。修养高则能量大、痛苦少。

人身之病,通常我们只知道外邪“风寒暑湿燥火”致病以及七情“喜怒忧思惊恐悲”致病,也就是中医说的“外感”和“内伤”,再加蚊虫野兽刀剑所伤,几乎囊括了一般我们认知范围内的病。但我们的认知是很有限的。

其实,上应天,下应地,中应人,所谓天人合一。疾病也是一样。我们所知的外感和内伤也只不过是“天地人”中“人”层面的病。还有因果病、灵界病,风水病等等,与天地相对应。人力用针、药、灸、推拿、导引、按摩可以扭转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一部分病是要靠病人自己去扭转的,重大疾病降临在人的身上都是灾难,但是仍旧有机会去作出努力和改变,积福祛灾,放生抵命。如果自己什么也不改变、不付出,只是这里找个大夫,那里找个高人,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等到自己福报消耗殆尽的时候,也是生命终止之时。

为什么一些病重的人要去找佛道之人来帮助,佛道之中修为大的人自然法力大,他们的法力也是通过修行获得的,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一样是不能解决,又或者能解决也要损耗他们的阳寿。因此,自己培福积德,是一种很大很强的正能量,能解危难之时,如有神助。

人命自有天数。为什么有的人活得长,有的人会夭折?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穷?都是累世的福报决定的。为什么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为子孙造福”?我们今天的工作、地位、衣食住行除了自己努力,也得到了祖辈福荫庇佑。祖先在米缸里一粒一粒存上的大米,到我们这一世都还没有用完,这就是我们的福报。到我们这一世,所剩无几,而我们还不珍惜,很快资粮就用尽。如果到我们这一世结束的时候,米缸剩下的大米加上我们这一世存下的大米,都是子孙的福报。因此佛家说“广种福田”。

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最后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结。

改过修善、惜福积福。放生:放生动物、放生身边的人。善言善念善行都是培福。

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造诣,把德放在第一位,道才能更高。

修行,不只是出家,凡是修正自身业力所造的习气的行为都是修行。

改变,从这一刻改变。

看看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宣化上人是怎样惜福的



看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宣化上人是怎样惜福的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摘自弘一法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虚云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务处处长张建明先生,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讲妙法老和尚的书前面和后面印上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的开示?我告诉他,宣化上人是当代世界佛教领袖当中最受妙法老和尚恭敬的大师之一,师父曾于十几年前专程赴美国拜见过上人,亲眼目睹上人的德行以及简朴的饮食起居。就餐巾纸的使用来说,上人使用时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将用过的部位叠起来,下次使用时从叠起的地方使用,然后再叠起来,再使用时仍是如此,直到用完。有时一张纸用两天也是有的。当师父问上人为何要这么节省时,上人说自己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敢浪费。又有一次师父曾见病中的上人在弟子劝说下喝过半玻璃杯麦片粥之后,两次用开水涮杯后喝了下去,最后又加上一点开水涮杯漱口后又咽了下去。当问上人为何将漱口水也要咽下时,上人说牙缝里也可能有粮食,不可以浪费,自己的口又不脏。
师父曾听上人的几个弟子讲述,有三个台湾青年比丘来万佛城挂单,因为万佛城大斋堂吃的菜多半都是超市清理出去已开始变质的菜,在食用时只要不烂的菜叶子、菜帮子都不会扔掉。上人说万佛城的宗旨是:人取我予,人弃我取。有一天中午,用斋后大众准备离去,三位台湾比丘忽见宣公上人来到面前,急忙合十施礼。上人满面含笑,用眼光看着他们用过的餐盘中有嚼过吐出来的几口莱,问道:“菜不好吃吗?”其中一位比丘回答:“菜叶硬了些,嚼不烂。”上人听后笑眯眯地用手捏起嚼过的菜放进自己的口中,嚼了嚼咽了下去,笑着说:“我还可以。”三位比丘和周围的弟子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盯看上人,上人又把另两个盘中嚼过的菜全放进口中嚼着咽了下去,然后说了句:“能吃的就不要浪费。”当宣公上人走出斋堂时,身后跪下了一片徒众。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