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放生回向

福州放生组织联系方式电话,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著作《开心见本性》在韩

 2023-08-04 01:19  


一、放生真的能改变命运吗1、大菩文化佛讯近日,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禅悟随笔《开心见本性》在韩国出版发行韩文版。该书由毕业于韩国庆熙大学的金炫辰从中文翻译成韩文,承担出版发行的为韩国梦想出版公司(GakkumPublishingCo.)。《开心见本性》一书,收入本性法师禅悟随笔32篇,配有禅意图片82幅,图文并茂,文图轻松。尽管新冠疫情还在肆虐,但本书一经出版,即登上各大书店尤其网络书店,与韩国读者见面,为韩国佛教徒与禅学爱好者了解中国法师,了解中国佛教,打开了一个窗口。本书以中国佛教智慧故事,尤其禅宗公案为引,说明中国佛教特质,并结合人生与生命,现实与生活,进行思考,以小见大,折射东方智慧与中国文化之精神,并助益向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2、中国佛教与韩国佛教源远流长,中国佛教宗派与祖师,对韩国佛教的宗派与僧侣,影响巨大。中韩佛教的交往,历史悠久,如:中国顺道和尚与阿道和尚赴朝鲜,韩国金乔觉王子即九华山地藏菩萨与圆测和尚来中国。3、本书作者本性法师受访时表示:感恩翻译团队与出版团队,他们为本书的翻译与出版,尽了许多心,出了许多力。看到成书很是精美,设计、配图,都颇有品质与风格,他很开心与欢喜。4、本性法师1965年出生,1985年出家,从小学教师转身佛门法师,曾从学于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的茗山长老、中国佛学院的传印长老、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的法光长老等。剃度恩师为江苏常熟兴福寺悉明长老、授戒恩师为本焕长老、传法恩师为明旸长老,并依止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圣法塔寺维普拉沙拿长老。

5、本性法师于讲经说法、坐禅念佛、教书育人、建寺安僧之余,致力“南北传佛教交融与东西方文明对话”,禅旅四十余国,于欧美、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应邀举办中华禅讲座五十多场。如应中国侨办之“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之邀,作为主讲人,于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印尼举办系列中国禅讲座;应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之邀,赴泰国等主讲中华禅文化。应美国洛杉矶十二家寺院联合之邀,赴美国作系列禅学讲座。本性法师还勤于笔耕,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等出版禅修随笔逾十部、禅学专著若干。一些禅学著作,于印度、斯里兰卡出版英文版,于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出版中文繁体字版。6、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墨客,雅好诗书,流连山水,留下大量写景抒情的崖书石文,成为福州人文一大景观。宋代梁克家《三山志》,始记载福州摩崖石刻,到民国时期出现石刻专著的陈衍的《福建金石记》,近来黄荣春经过考察研究,确认福州(包括五区)历代共有摩崖石刻1355段,其中现存1016段,佚失339段,摩崖造像9处,崖画1处,这其中包括解放后30段,涉及了近2000多位历史人物。福州摩崖石刻散见于三山7、、城郊丘陵地或江畔,以鼓山为最多,以乌山“般若台”为最古,以于山碑廊为最全。8、鼓山崖削壁立,摩崖题刻,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9、主要集中在灵源洞、登山道旁、十八景、白云洞等处。鼓山摩崖石刻共计562段。在现存的摩石刻中有宋刻89段、元刻11段、明刻31段、清刻172段、民国刻102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刻4段、疑刻153段。分为题刻、诗刻、榜书三种形式。以灵源洞最为密集,约占全山的一半。正、行、草、隶、篆体俱全,犹如一座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10、其中宋刻中有丞相赵汝愚、李纲,吏部尚书张镇,理学家朱熹,书法字蔡襄,礼部尚书黄冕仲,参加政事真德秀、常挺等。元刻题名的有中书平章事朵儿只班,都元帅参议焦德裕,闽海肃政廉访副使郑至等。明刻题名的有吏部尚书王翱,巡按关中,福建李元阳,册封琉球国使郭汝霖、陈侃,状元龚用卿,福建布政使周颐、屠侨、徐乾健,镇守福建太监陈道等。清刻中题名的有闽浙总督李率泰,福建巡抚余国鼐、黄国材,太子太傅陈宝琛,福州将军成基、长庆,船政大臣沈葆桢,四川总督苏延玉等人。民国题名的有军阀孙传芳,海军台澎要塞司令李世甲等人。1949年以后题名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等。此外,有宋丞相郑昭先、明工部尚书林庭昂、清副都统王应虎、民国总统介石等佚失的摩崖石刻59段。二、把巴西龟放生到小河里会怎样1、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2、”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40厘米。邵去华,当时任福建水陆计度转运使,苏才翁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郭世济任福建路同提刑,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其余三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在灵源洞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径约70厘米,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3、忘归石为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出任福州知府时喜游鼓山,经常流连忘返。有一次经随从一再催促,始知暮色已降,遂书“忘归石4、”三字。宋赵晋有诗曰:“登山心悦信精神,欲往山间未有因,刚道忘归又归去,白云何不且留人”。5、刻于灵源洞弥勒阁旁峭壁上,楷书,字径67厘米,系宋嘉佑六年(1061年)施元长所题。在灵源洞璧,有清代朱彝题的一首《南乡子》词:“披露晓同游,竹杖蓝舆各自由。翠蹬红亭三十里,淹留,行到松门路转幽。僧饭雨初收,风未钟声树杪楼。多事山僧曾喝水,桥头,只少飞泉一道流。”6、“国师岩”刻于“忘归石”7、东侧岩壁,笔法端重,仿颜鲁公体,字径70厘米,乃宋代襄所书。国师岩为神晏法师喝断涧水后的参禅处,因闽王王审知尊神晏为国师,故名“8、“寿”刻在灵源蹴鳌桥下深涧岩壁上,正楷,字高15米,宽05米,刚劲敦厚,旁款题“晦翁”,晦翁,即朱熹,但近10年来文史界对“寿”是否是朱熹所书颇有争议,无以定论。9、“寿”字也是福建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之。据传福州地区刻有福、寿、康、宁四个大字,“福”字在乌石山,“寿”字在鼓山,“康”字在长10、乐,“宁”字在福清,其中以“寿”字最大,也最出名。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