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放生念诵

放生菩萨是哪位菩萨,若不求生西方净土,即使菩萨还有隔阴之迷,请问是指哪

 2024-04-28 11:39  


一、重庆哪里放生鸭子最好

1、若不求生西方净土,即使菩萨还有隔阴之迷,请问是指哪个阶位的菩萨?

2、答:《华严经》讲:「七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转。」若放宽一点讲,十法界的菩萨决定会退转,所以至少要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也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才能保证不再退转。这也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即「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如果没有到这个程度,一定会退转。换言之,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一品无明,在现前时代是不可能的。这是倓虚老法师讲的,黄念祖老居士也如此说,所以末法时期不求往生净土,决定不能成就。

3、答: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无边的苦海。《华严经》说,菩萨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

4、家里有地方,最好空出一个房间来供奉佛菩萨,这当然是最理想。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礼拜、祷告、忏悔、修心养性的处所。平常劳累时,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听佛乐消除疲劳。烦恼寂寞时,也可以到这个空间念佛除恼,舒解压力。

5、没有多余的空间,那么佛菩萨供奉在书房也是很好的选择。再来,请佛菩萨安坐在大厅供奉,这是很普遍的作法。条件不成熟,不供奉佛像,佛菩萨也不会见怪我们。不供奉佛像,请诸佛菩萨直接安住在我们的心中,这还是上等的供奉,是供奉佛像之目的之所在。供佛的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外在的佛而发现我们心中的佛,心中有佛。心中无佛,供再多的佛,供再大的佛也是没有意义。

6、您觉得家里哪个位置最合适,最能表达您对佛菩萨的恭敬,这便是供奉佛菩萨像最好的位置,最佳的风水方位。供桌的大小颜色以及质料随自己喜好就好,桌子的高度比腹部高就行。

7、供奉的佛像,你想好要供哪尊佛,然后请佛供奉。喜欢观音菩萨,你就请一尊观音菩萨供奉。你觉得与阿弥陀佛有缘,你就供奉阿弥陀佛。一般情况,供一两尊佛就可以了。有人家里供许多尊佛,我问他:“你为什么供这么多佛?”他答说:“我供这佛不供那佛,感觉对那佛不恭敬,于是就供了这么多佛。”我说:“你供十尊佛这不够意思,晚课上有八十八佛,你应该供八十八佛。”我又说:“你供八十八佛还不太好,应该供三千佛。《千佛忏》中有三千佛。”我接着又说:“你供三千佛还是不圆满,应该供一万尊佛才对。供万佛还是不究竟,应该供十方三世一切佛。你盖十个大殿也不够摆放十方三世一切佛。”最后我说:“家里供佛像一尊就好,一尊佛代表十方一切佛,一即一切。”我还建议大家,家里供佛像最好供画的佛像比较好,供佛像还必须回归艺术层面,不能太过于宗教。供奉画的佛像与供瓷制、木雕、泥塑的佛像功德一样,无二无别。还有,那就是佛像前的供物必须简洁庄严而富有艺术风格,香炉一个就够,还要那就加鲜花一支或一束,赏心悦目,令见者欢喜。如果,有供果,则早上供,晚上吃了。或晚上供,第二天吃了。什么时候吃供果都没有明文规定,就是不要供果坏了扔掉则浪费,可惜。

8、供奉佛菩萨的信徒都必须每日“早醒晚忏”。所谓早醒,就是每日早上向佛三拜,或三鞠躬,没有条件者不必烧香不必跪拜。拜佛后,或鞠躬后,向佛发願今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谓晚忏,就是在晚上或睡觉前向佛三拜,或三鞠躬报平安,今日平安度过,生命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庆慰、最大的胜利。向佛三拜后跪在佛前忏悔,忏悔就是检讨本人今天的所作所为,作错的就要忏悔改正,作对的就要坚持、发扬。忏悔完毕,一天圆满。

9、供奉佛菩萨的信徒,再上一层,再往上一层的,最好晚上能够抽出30分钟时间在佛前静下心来读经、念佛、静坐,甚至看看人生哲学方面的书籍,相信对身体健康、调节情绪、提高记忆、增长智慧、净化心灵、消灾解业等等都会有帮助。

放生菩萨是哪位菩萨,若不求生西方净土,即使菩萨还有隔阴之迷,请问是指哪

10、供奉佛菩萨像,而为求无上解脱道的,这当然是最上乘者也。

二、三亚公园放生蜈蚣

1、持地菩萨是密教中的菩萨,又称内修金刚、愿相金刚。佛经中称赞此菩萨能负荷众生,如同大地一样能持万物,所以称他为持地菩萨。

2、在过去世中毗舍如来住世讲法,持地菩萨还是一位修行的比丘,他常出没在交通要道或险要地段,将道路上的低洼之处填平,以免车马陷入。

3、有次,国王备下斋饭准备迎请佛陀,持地比丘便把佛陀所经之处平整一新,等待佛陀的到来。毗舍如来看到他的行动,十分高兴,给持地菩萨摩顶并对他说:“汝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4、意思是,地由心造,心平则一切地平。持地闻听,顿时心开,看到组成身体的微尘,与世界的微尘其实是一样的,一切虚妄皆由其所生,因此悟得“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持地菩萨用大地证得平心之道,所以称为地大圆通菩萨。

5、“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自古薄福短寿的人,因为积德行善,而能够得到福寿绵长的果报,不可胜数。

6、
相反,大福之人,因为做不道德不仁义的事情。削弱自己的福份,致使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家破人亡,亦复不少。

7、
很多人不知其中的原因,对于福薄财少,资具缺乏。我们不必忧虑,自有破解妙方。对于有善不积,有福不修才是值得我们忧虑。俗语说:“成业难,守业更难”。能成业者,即是有福之人。能守业者,即是能够广造福德之人。

8、
然而,真真有大福德之人才能创业守业,更能利及子孙后代。

9、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广造恶业,不济贫苦之人才是“富不过三代”。孔老夫子当年所造一切利益大众福德,直至如今其子孙后代受其阴德,获福无尽,家道还甚其兴隆。

10、走进四天王殿,迎面即是开怀朗笑的弥勒菩萨,欢颜俯视著每位来山大众。弥勒菩萨身后,韦驮菩萨双手抱拳,肘上置一金刚宝杵,威严镇摄,现护法之精进。这两尊菩萨,为大众初入殿堂所瞻礼的圣像,除了藉彩绘、雕刻表达出“佛法艺术化”美学思想,更透过“以相示法”的表现,昭显佛法从过去、现在已迄未来,诸佛菩萨贤圣守护道场,令正法延续,未来一切有情皆得解脱的深心大愿。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