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助印放生

太原哪里适合放生螺蛳,“唯善呈和—万德禅人翰墨巡展”山西太原隆重开幕

 2024-04-01 01:56  


一、大连周边放生最佳地点

1、佛教在线山西讯丹青映禅心,菩提心化三千界;翰墨结法缘,塔经法开八万门。由太原市文化局、大同法华寺联合主办的“唯善呈和·万德禅人翰墨展”,于9月26日在太原美术馆隆重开展,高20米、宽5米、全文60多万字,堪称世界之最的巨幅《华严经》塔首度面世,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江法师,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章样摩兰大喇嘛,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导、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太原市文化局局长李钢、副局长曹永明,太原美术馆馆长王鼎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2、展品作者万德禅人,号雪庵,1975年出生于山西祁县,自幼学习书画,酷爱中国传统文化,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万德法师出家后对佛经禅法笃信精研,其书画作品继承中国传统的文人风格,清疏淡远、宁谧空灵、诗画相融,以禅理入书画,借书画阐禅理,尤擅长以清新的笔墨语言抒写禅者参悟身心世界、尊重生命现象的独特感受。“唯善呈和·万德禅人翰墨展”首场于2013年7月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展,9月应星云大师之邀前往台湾佛光山展出;2014年3月应邀赴马来西亚东方人文艺术馆展出,同年8月于山西博物院展出,11月赴香港佛光缘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为《唯善呈和》系列巡展第六场,共展出万德禅人水墨书画作品200余幅,展现出作者尚古修静的文人情怀,为观者呈上一道清净雅和的视觉盛宴。

3、此次展品中,最令人震憾的是高达20余米、宽5米的《华严经》塔,60多万字的经文皆以细若蚊足的蝇头小楷密密书成,用文字砌成一座巍峨壮观的楼阁式宝塔,其檐栏户牖、斗栱铃刹无不毕肖,既备书法之精妙,又兼经文之义理,更含绘画之神韵,别具设计之精微,尤有雕塑之工巧,包罗诸美,气象万千。万德法师血书《楞严经》塔、《法华经》塔,亦再次复展。二塔高10米、宽3米,单幅书写均在6万字以上,曾在前五次巡展中展出,轰动海内外。台湾佛教领袖星云大师观展后赞为“大放毫光”,特书赠墨宝“入佛知见,生如来家”,以示随喜;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传印长老亦题赠“艺以弘道”,以表赞叹;百龄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梦参老和尚则欣然题赞其为“毫端舍利”。

4、塔与经,皆是禅家之珍物,经、塔合二为尤为殊胜。一部经塔,集佛法、书法、绘画、建筑营造、图形设计,乃至几何演算、数学统筹等为一体,其创作难度不可思议。因此,万德禅人以万分慎重之心细致筹备,有条不紊,力求周详。首先查询历代史料,考证经塔的来龙去脉,吸取前人经验,以求援古博今,淀入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历数年广泛收集,并仔细研究与佛塔相关的各类著作及图文资料,搜寻国内名寺古塔,摄影摹图,又经数年之修改推敲,雏形得见,最后还需择一寂静之所,方能实施抄写。2005年,万德法师于大同华藏精舍掩关三载,净心静穆,一划一字,三易寒暑,塔经告竣。遂成《法华经》塔2部、《楞严经》塔1部、《无量寿经》塔7部、《金刚经》塔1部,分送各名山大寺收藏供养。又刺血将以上四种塔经各写一部:血书《法华经》塔经文69276字、落款40字合计69316字,《楞严经》塔经文62035字、落款32字合计62067字,二塔装裱后纵约10米、横约3米,现供奉于大同法华寺藏经楼;血书《无量寿经》塔经文17398字,《金刚经》塔经文5175字,二塔具轴后纵约3米、横约5米,现陈列于大同法华寺东西展厅。血经四塔并为大同法华寺镇山之宝。

5、完成以上经塔后,万德禅人又经数年准备,着手创作被大乘诸宗奉为“经中之王”的《华严经》塔,其规模和字数超越前作之总和,并在继往圣绝学之上博采历代精华,更为圆满殊胜。其塔60多万字洋洋洒洒,竟无一错漏之处。其字如蝇头,阶层鳞次,飞檐翘角,塔刹风铃,须弥莲座,不一而足,一派真气弥漫,皆为自性流露之神来妙笔。其结构之华美,设计之精巧,令人拍手称奇,叹为观止。远观宝塔,大气磅礴,壮美雄浑,如一座真塔巍峨矗立,顶上宝珠似放毫光,檐角风铃迎风而鸣,法音融融,撼人心魄。

6、此外,本次展出作品中还有《妙相庄严》的仙佛高士、《空谷清芳》的梅兰竹荷、《翰墨明心》的诗词联句,及形式丰富的写经书法和水墨山水作品,将传统的书画艺术与禅者的性灵觉照相结合,笔风静穆隽永、恬淡洒脱、清雅出尘、幽寂空灵,呈现出一方祥和世界、庄严净土,使观者从中启悟“唯善呈和”的哲思。

7、据悉,此次展览为期20天,将于10月15日圆满落幕。

8、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发展原因初探

9、□陈双印张郁萍《敦煌研究》2007年第01期

10、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传世佛教文献记载以及后人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唐王朝以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并指出探讨这一时期太原佛教情况,对于研究唐五代太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宗教、交通以及对外交往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南昌哪里适合放生黑鱼

1、关键词:太原;佛教;兴盛;意义

2、中图分类号:G1;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87-07

太原哪里适合放生螺蛳,“唯善呈和—万德禅人翰墨巡展”山西太原隆重开幕

3、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相当兴盛。据敦煌写本P.4648《往五台山行记》:“又行十里到太原城内大安寺内常住库安下……三月十七日巡游诸寺。在河东城内第一礼大崇福寺,入得寺门,有五层乾元长寿阁;又入大中寺,入得寺门,有大阁,有铁佛一尊。入净明寺,有真身舍利塔。相次城内巡礼皆遍。又于京西北及正西山内有一十所山寺,皆巡礼讫。京西北有开化大阁,兼有石佛一尊,又正西有山,有阁一所,名童子像阁,兼有石佛。”关于P.4648的写作年代,杜斗城先生推测:“P.4648《行记》的作者曾提到泽州有开元寺,潞府有开元寺、龙兴寺。故《行记》作者到泽州、潞府的时间最早也应在开元二十六年之后。关于这个《行记》写作年代的下限,在文中还看不到直接证据,但从有此迹象来看,绝不是唐代以后的东西。”如果这一推测无误的话,从写本所记内容来看,太原佛教在唐代是相当兴旺的。又S.529v《诸山圣迹志》记载:“从此南行五百里至太原,都成(城)[周]围卅里,大寺一十五所,大禅[院]十所,小[禅]院百余,僧尼二万余人。”S.529v《诸山圣迹志》是五代后梁末年到后唐同光时期敦煌有名的高僧范海印巡礼各地圣迹的行记,所反映的是五代后唐时期太原佛教情况。P.4648《往五台山行记》、S.529v《诸山圣迹志》同属于行记一类的东西,是巡礼各地圣迹的僧人对其所见所闻的记录,属于第一手资料,应当是真实可信的。由此可见,在唐以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相当兴盛。

4、关于太原地区的佛教情况,杜斗城先生在《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一书中,已经作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太原佛教在北魏到五代时期兴盛的原因有三点:“太原佛教之盛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与隋王朝及隋秦王杨俊在太原兴佛有关;与太原是唐起兵之地有关。”受杜先生启发,结合敦煌文书以及传世佛教文献的记载,笔者认为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还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地方,故不揣冒昧。

5、这一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除了杜先生所论述的几点以外,笔者认为太原佛教兴盛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6、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发展首先得益于太原突出的政治地位

7、早在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孝文帝佞佛,其北都平城,僧尼就已多达两千余,新旧寺院一百余所。在孝文帝迁都之后,新都洛阳又迅速兴起成为一个新的佛教圣地。北魏末年的洛阳“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而位于北魏这两个佛教圣地中间的太原,在这一时期,无疑会受到很强烈的冲击,佛教势力的发展应当也是很快的。后来的北齐王朝,对佛教的扶持更是不遗余力。并且在北齐时期,太原的政治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北齐曾以晋阳(太原)为下都,邺为上都。至北周武帝灭北齐时,北齐境内僧尼竟达二百万人之多,寺院有四万余所。作为北齐下都的太原,佛教势力应当发展的更快。

8、隋朝时期的太原,“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郡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四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并州即太原,将太原与京师及洛州的写经相提并论,“并官写一切经”,一方面表明太原佛教地位的突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太原佛教在隋朝时期得到了隋王朝的大力支持。

9、唐朝初年将太原改为并州,天宝元年改北都(太原)为北京。因为唐王朝视太原为“太原旧国,王业所兴”之地,所以太原对唐王朝的地位变得更为突出。唐一建立,就在太原大兴佛事,广建寺院。据文献记载:“武德元年,诏为太祖以下建栴檀等身佛三躯,以沙门景辉尝记帝当承天命,为立胜业寺。以沙门昙献于隋末救饥民,为立慈悲寺。以义师起于太原,为立太原寺。又诏并州立义兴寺,以旌起义之功。”由此可见,在唐王朝建立后,太原佛教的发展与唐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并且为太原佛教的鼎盛提供了基础。

10、后梁时期,太原为李存勖家族所据。后唐建立后,太原亦被视为后唐“龙兴”之地,其政治地位依然十分显赫。此外,后唐庄宗、明宗都十分崇信佛教。《册府元龟》卷52,帝王部,崇释氏“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九月,敕:天下应有本朝所造寺观,宜令所在长吏取寺司常住物添修,至万寿节日,须毕其功。”《宋高僧传》卷27《后唐五台山王子寺诚惠直传》:“(后唐)武皇躬拜(诚惠),感谢慈悲,便号国师矣……庄宗即位,诏赐紫衣,次宣师号。帝复宣厥后,再朝天阙,更极显荣。受恩一月,却返五台。”明宗皇帝依然崇佛,《册府元龟》卷52,帝王部,崇释氏“(后唐)长兴四年七月,命中使押绢五百匹施五台山僧斋料。”所以这一时期作为北都的太原佛教依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太原佛教的兴盛也是情理中事。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