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首页

首页 >> 佛法修行

第六次课程第十一讲的逻辑之巅:从果证到绝言的领悟

 2024-04-19 10:14  


入中论》第六讲第十一讲: 逻辑的高阶是证据的丰硕: 废言不废理之六

主讲人 上明圣贤法师

主办:北京大学禅学会 北京大学禅学会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407室。

逻辑的高阶是证据的丰硕: 永明禅师在佛教并不兴盛的公元 904 年至 975 年期间,为佛教中国化的完善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他撰写了 100 卷的《宗镜录》,用禅宗的方法直接考察了中国佛教的所有教义结构。他在书中谈到禅宗的三门,先破本门,再破重门,最后破后面的狱门。禅宗其实走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三关之路。破狱关的境界相当于什么呢?永明延寿禅师有这样一篇文章,他说:"我给你讲讲唯识宗。

玄奘大师去印度后,在那烂陀寺的城门上挂出了《真唯识量论》,"真理极色,不离眼识;前三所摄,眼识不摄;犹如眼识"。二十多个字挂在那里,他许诺,谁能把《真唯识量》这样一句话的道理改掉一个字,或者驳倒一个道理,我可以给他做徒弟,也可以给他人头。

上师命人把《真唯识量论》挂在城门上,内、外道的上师都来了(参加辩论),这真是当时大小乘佛教徒的盛会。最后的结果是,十八天内无人能战胜它。有人来试,却被玄奘大师剃了光头。大乘佛教给玄奘大师起了 "大乘天 "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小乘佛教的这些宗派给玄奘大师起的是 "解脱天 "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都是最高的褒奖,成了大明星。

那么,"知识的真实量 "这二十个字,它到底要在我们的观念、理性分析和我们的宗教经验之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的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真实量呢?这不仅仅是一个阐释的问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 "量 "的问题。量就是所谓的实证,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实证,不仅仅是理解了,不仅仅是有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且还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从悟一直到果。

永明延寿大师给了一个判断,真正逻辑思维智慧的最高阶段一定是果证,逻辑的高阶就是果证。永明大师将台、贤、慈恩三家的思想和学说,宗以一心,遂成禅宗以来未有之大业。他是唯识学说的集大成者,他说:"禅是唯识真量。但有信心,必登祖师位"。禅宗和佛学有两种,一种是佛学的入门,一种是佛学的融通,其中佛学的融通,都与永明大师接近。

所谓真唯识量,就是最后囚徒关的顿悟。这种说法也被埋没了很久,甚至到了宋元以后,也没有多少人再来继续探讨相关问题,因为庞大的学说似乎渐渐地没有与实际的实践相互磨合,而法眼禅师,他做的一件事就是这样的。

禅宗既是中国的,也是佛教的,在禅宗形成之后,就变得非常实用,中国佛教的整体走向越来越离不开禅宗。直到民国时期,太虚大师这样定义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的特质是禅。

禅是中国佛教的形象。如果说哪个宗派能够最简洁地诠释中国佛教,那就是禅宗。

第六次课程第十一讲的逻辑之巅:从果证到绝言的领悟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